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评论正文

生物质能“十二五”目标保守了?

2012-08-15 09:2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生物质能凯迪电力生物质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的发布,生物质能“十二五”规划目标也得以明确。值得关注的是,较之此前版本,最终目标有所调整,尤其是体现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燃料乙醇以及生物柴油方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调整,是为了让整个规划目标更加务实和合理,以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目标有升有降

最新发布的《规划》显示,到2015年,全国生物质能利用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5000万吨标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1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350—400万吨,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利用量100万吨。

较之去年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透露的相关目标,最新确定的这组目标无疑发生了明显变化。因为根据前者数据,“十二五”末,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220亿立方米,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

两相比较,记者发现,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目标减半下调了1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目标则上调了50—100万吨;“生物柴油”在表述上增加“航空生物燃料”内容的同时,还将年利用量目标下调了50万吨。

更趋务实合理

对于这些调整,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有其合理性,也是相关部门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的表现。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看来,相关部门正是出于国内农作物及其餐厨废弃物分布状况以及较大采集难度的考虑,才适当调低了成型燃料和生物柴油的完成目标。

据萧函介绍,根据生物质能“十一五”规划,我国应该完成的非粮生物乙醇目标为200万吨,如加上原有100万吨左右的粮食乙醇产量,其规划目标实际为300万吨。“尽管‘十一五’规划目标没有如期完成,也有必要将原定300万吨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进行适当上调。”萧函说。

对于将生物质成型燃料目标减半下调为1000万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袁振宏亦认为有一定必要。“如果将规划目标定得太高,将大幅增加国家财政补贴额度,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袁振宏对记者表示。

根据2008年发布的《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财政将对从事秸秆成型燃料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年消耗秸秆1万吨以上的秸秆能源化生产利用企业给100—150元/吨的资金支持。

“如果目标仍为2000万吨,国家财政需要拿出20多个亿来进行补贴,且需要对为数众多的受补企业做大量的调查核准工作;现在将目标下调为1000万吨,不仅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对企业进行核准的工作量,还能加大完成规划目标的胜算。”袁振宏进一步分析说。

供销“魔咒”亟待打破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近明确的“十二五”生物质能规划目标虽然更加务实合理,但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大的两个制约便是原料供应体系和终端销售市场的建设。

对原料供给体系问题,某业内人士以生物质电厂为例进行了解释。“在被利用为燃料前,当地农林废弃物产量很大,且价格很低,但一旦成为大规模需求的工业原料,便在原料供给上出现了价格上涨问题。”该人士对记者说,“部分从业人员为牟取暴利,甚至在燃料中掺水掺沙,这不仅增加了电厂的燃料成本,还降低了电厂的发电效率,对电厂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

同样的问题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领域也普遍存在。

终端销售市场问题则主要体现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有专家指出,与传统能源相比,目前生物燃料生产成本仍然偏高,又因为国家在政策支持、财政补贴方面乏力,对销售企业和消费者而言,因缺少经济性而难以占有理想的市场份额。

燃料乙醇重在1.5代

前述“原料不足”和“市场受限”问题已严重制约生物质产业发展,对于解决这两个处于产品价值链两端的难题,业内人士提出了建议,国内一些企业也探索出了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

据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介绍,经过探索,该公司近期推行了“村级收购模式”(即在燃料收集模式上撇去中间商,公司联合村委会直接设点,向农民采购,建立起的一套公司、村委会和农民三方受益的收购模式),这在保证收集燃料质量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燃料成本。

“据我们测算,实行这一模式后,我们的农作物秸秆收购成本下降了120元左右/吨,林业废弃物收购成本则下降了150元左右/每吨。”陈义龙对《中国能源报》记者强调,“村级收购模式”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于既定的生物燃料乙醇目标,袁振宏认为,由于“二代纤维素乙醇技术因不成熟难有大的作为,国家又严控粮食乙醇的产能规模”,“十二五”期间应将重点放在薯类和甜高粱制备乙醇这样的1.5代生物乙醇技术路线上,特别是要大力推广种植甜高粱。

“甜高粱具有较强的耐旱、碱性,适合在我国大面积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袁振宏告诉记者,由于其通过甜高粱秸秆提取的糖汁生产生物乙醇,所以不会“与民争地”、“与人争粮”,是比较理想的1.5代生物乙醇技术。

在清华大学应用化学所所长刘德华看来,要实现生物液体燃料“十二五”规划目标,首先需要政府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提高财政补贴,如像韩国那样出台必须使用乙醇汽油的强制标准,这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需求市场。

“其次,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的资金投入。实现既有政府投入,也有社会资金的投入,如通过免税、退税等经济手段,激发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规定市场融资和金融资本要优先支持生物液体燃料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刘德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能查看更多>凯迪电力查看更多>生物质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