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报道正文

风能太阳能国有:气象局风能内部报告最高“卖”30万

2012-08-25 08:57来源:经济观察报关键词:风能太阳能国有风能太阳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的声音

“气象数据收费,有的气象局收取3000~5000元,也有的收取2万~5万元,最高的开出30万元天价,还有不收费的,不收费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领导出面协调的结果。”一位五大电力集团下属风电开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领导会说,人家到我们这里投资,我们应该做好服务。”

该负责人还坦陈,“对风电开发企业来讲,有专业的技术把关部门,当测风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得知了该地的风资源情况,如果风资源不具备开发条件,我们也不会再继续推进前期工作,况且拟建风电场在立塔测风前,我们就会对该区域进行研究,能不能开发已经有了百分之八九十的结论了,地方政府这样搞,当然不是为企业把关。”“关于收费问题,我认为风电开发企业应把拟开发风电场的测风数据无偿交给气象局备案,气象局应免费提供历史气象测风数据,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如果一定要收费,可以适当收取一点,1万元以下为宜。”该人士建议。

今年6月,黑龙江省出台了国内首部关于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规定明确提出了“审批”的概念。

综合来看,该条例主要确定了三方面内容,一个是确定风能等气候资源为国家所有,一个是企业在探测风资源时,应取得省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发的《气候资源开发探测许可证》,同时将探测的资料交由省气象主管机构进行复核;另一个是进行项目建设时,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再加入由省气象主管机构出具审查意见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并报送审批部门。

对于风电开发企业来讲,就是增加了三个审批环节和省气象局这个新的项目审批部门。“就同一种数据,我们的实际需要有一个最小值,比如说,假设某种格式下5000个数据就能做这个事,但5万个也可以做,有的人可能不太懂,地方气象部门就会要用这5万个数据去做,价格自然就贵了。”李涛表示。

李涛同时表示,“但关键是,在加入审批环节后,地方认可的是5000的数据,还是5万的数据,因为最后核准还是要通过气象部门,他们是专家团的一部分,要参与评审。”“现在的状况是,企业看到这样的政策一出台,项目就先暂停一下,看看其他企业怎么进展,而地方政府方面,据我们所了解,也不敢轻举妄动,不敢轻易地推这个项目,所以现在就处于一个停滞和暂停的状态。”李涛表示。

争议

“在加入探测许可审批后,对于风电开发企业,主要有两点比较大的影响。”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个是项目工期的影响,一个是公平性如何保证。”

据该资深人士介绍,“现在整个行业争夺的东西其实也就是风资源,或者说就是有风的场地,所以地方政府在国家项目正式核准前就进行一轮审批,其实无形中放大了权力,容易形成监督的空白区域,地方有可能为了保证某个企业开发,通过该环节就提前把其竞争对手在项目正式核准前,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审查淘汰出局。”

然而,除了对各省份的收费和《条例》规定加入审批环节引来的争议外,也有声音表示“地方政府无权立法”,对《条例》的合法性表示质疑。

在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艳芳看来,该条例存在越权立法、审批的正当性和气象部门的权力界定等多方面的问题。李艳芳表示,“查阅各国民法典,公认太阳、大气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属于全人类共有,一国范围内的阳光、空气、风力属于该国全体国民所有。”“此外,《条例》的规定也违反《立法法》的规定。”李艳芳表示,“资源权属问题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只能由法律,如物权法、各类具体的资源法进行规定,最低一级的也得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但不能由地方立法规定。”李艳芳称。

对于太阳能资源与风能资源作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李艳芳认为根本不需要审批,“气象探测实质上是一种科学观察与测量活动,它本质上不能改变客观环境,既不影响国家利益,也不影响社会和他人利益,因此,对气象探测进行审批限制没有任何法理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能太阳能国有查看更多>风能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