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中电投篇:应对危机诊断火电运营(上)

2012-09-06 11:35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汪波 赫然关键词:煤价火电企业中电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价连年涨,火电连年亏。2008年以来,我国火电企业一直在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中负重前行。2011年,火电亏损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五大发电集团火电累计亏损312.2亿元,比上年增亏190.7亿元。

火电的生存出路到底在哪里?火电的发展前景又会怎样?从行业到企业,从发电集团高层到火电企业干部员工,人人都在思考,人人都有疑问。

主动求变应对危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火电行业陷入如此严重的亏损泥淖,有多方面的原因。电力体制改革滞后,“市场煤、计划电”的价格双轨制导致煤电价格倒挂,央行政策变化,“高煤价—亏损—借债—财务费用增加—亏损扩大”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三次调整电价,但上涨的电价很快就被持续上涨的煤价所吞噬。火电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且此种局面在2012年继续蔓延。

显而易见,完全依靠外部力量难以彻底解决火电企业亏损问题。持续亏损导致的恶性循环,后果已不是伤筋动骨后的百天治愈就能恢复,而正在伤及元气。

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告诉记者,“面对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火电企业只能面对,不能退缩。我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经得起外部因素带来的各种考验,要在考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中电投集团从没停止过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脚步。从2008年开始,中电投集团标准化管理、对标竞赛等一系列举措无一不直指成本压降。

2011年,中电投集团主要亏损火电企业可比口径累计减亏13亿元,供电煤耗在2009、2010连续两年下降10克/千瓦时的基础上再次下降10克/千瓦时,折合减少燃料成本18亿元。综合厂用电率下降相当于增加收益6.4亿元,通过改善电量结构,增加收益4.3亿元。

然而,火电企业自身的努力根本无法阻挡亏损的脚步,在煤炭价格的“高歌猛进”面前,企业以降本增效换来的回报显得微不足道。2011年,中电投集团仅煤价上涨一项就增加火电成本78亿元,火电板块亏损75.43亿元,同比增亏38亿元。公司78家火电厂有5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70%,较去年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

是等待还是主动迎击? 主动迎击——在火电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刻,中电投集团果断做出抉择。自我剖析、查找问题,通过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

火电诊断严抓管理

3月20日,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会议召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要求,“要全面系统地开展自我诊断,找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提升方案,狠抓落实,实现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当一场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大幕在中央企业拉开时,中电投集团选择以火电运营诊断为切入点,开始了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增长的新历程。

3月27日,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火电企业运营诊断在中电投集团正式推行。

据了解,运营诊断以总结和查找火电企业在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燃料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主线,以制度、标准、规范为依据,通过深入对标,寻根求源,重点查找管理上的主要问题与差距,深刻剖析,确定良策,加以整改,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中电投集团火电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开展运营诊断,有些企业起初是有顾虑的。但是,随着工作的推进,大家的认识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这一点在专家组开展现场诊断期间就能看出来,被诊断的企业对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始终以坦诚开放的心态,主动配合诊断工作。”从专家组进驻现场,到反馈诊断意见;从诊断发现问题,到专家开出 “药方”。随着诊断工作的推进,一场从观念到行动的改变正悄然扩展到整个中电投集团。

对选择哪几家发电企业作为首批会诊企业,中电投集团有着明确的目标。要求就是首批被诊断的火电企业外部条件、经营状况、设备装备水平各不相同,具有代表性,且示范性要强。

经过层层比选,在充分考虑近几年火电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江西新昌、吉林浑江、安徽平圩、河南平顶山、贵州黔北等5家火电企业被确定为首批开展诊断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不仅仅有着亏损企业的代表,同样还有盈利指标较为优异的代表。此种选择反映出了中电投集团开展火电诊断的初衷——找问题,还要找到值得推广的良好经验。

“望闻问切”寻找根源

找准切入点是实现好开局的关键。

诊断企业确定,如何查找问题成为诊断工作面临的又一道难题。“关键是诊断方法和专家组成”,中电投集团管理层对诊断工作的重要因素有着一致的共识。

在中电投集团火电部,记者看到了一份“火电企业运营诊断查评标准”。“标准”按照管理评价和指标评价两大类划分,在每一大类中又按照安全、环保、经营、生产等内容细分为不同项目,并给出了具体分数。在标准体系的设计上,统筹兼顾了企业内、外部管理的主要因素,既强调内强管理的基础保障作用,又突出外抓市场的核心关键作用。

“按照指标对标、管理对标来总结经验和查找差距。”中电投火电部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我们引入并逐步细化经营指标、成本指标、生产指标等指标,使标杆体系覆盖电厂安全生产、经营成效、管理绩效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同一指标通过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标杆,反映不同的差距水平。”用市场指标,衡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其他竞争对手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差距;用内控生产经营指标,衡量内部生产经营现状与预算值、设计值、先进值的差距,中电投集团通过两方面指标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式对标体系,而这种体系为全面、深入诊断提供了科学、具体的手段与方法。

在制定诊断方法和原则的同时,专家组的组建工作也在悄然进行。

张勇——中电投河南公司副总经理,这位系统内公认的专家型管理者,被确定为第一位生产运营诊断专家组组长。

“尽管对火电企业熟悉程度很高,但对于首次进行异地企业运营诊断工作,我还是有一些顾虑,压力很大。”张勇向记者坦言。但是作为从事火电企业管理工作近20年的老火电人,张勇对能够顺利完成此次诊断任务同样有着很强的信心。

“我们的专家来自系统各个单位,共同点是全都有着火电企业生产管理的丰富经验,而且各位专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享有很高的威望。”张勇告诉记者,有这样一支队伍,是火电运营诊断取得实效最有力的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价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中电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