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华锐风电:挑战海上风电项目 跃居风电全球第二

2012-09-26 12:00来源:和讯网 李桂琴关键词:华锐风电风电机海上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临危受命 制胜海上风电

如果说华锐风电在创立短短数年间快速成长为行业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领军企业,与其从第一台兆瓦级风机的诞生到全球领先的6兆瓦风电机组的诞生期间,在很多关键节点上把准国内风电市场发展脉络紧密相关。华锐风电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招标中“临危受命”,并出奇制胜,依靠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为国内海上风电发展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华锐风电自身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行业竞争优势。

2007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正式启动招标,鉴于国内当时没有海上大兆瓦风机制造和运行维护经验,该项目原计划从国外购进机组,却因国外企业担心领先的技术被复制而遭受冷遇。更有国外企业在应标时提出苛刻的条件,不仅报价大大超出国际上的通常价格,更提出“5年之内不提供基础设施培训”的保护措施,在业界看来,这形同于买了一个电视却不给使用说明,苛刻条件迫使项目方将目光转向了国内的风机制造企业。

这将华锐风电送上了海上风电市场的大舞台。据了解,当时该项目要求必须采用2兆瓦以上的海上风机,但国内一些企业才刚刚开始着手1.5兆瓦的风机设计,企业大多还停留在兆瓦级以下的风机制造水平。因此,在进入产业的初期就已开始着手3兆瓦和5兆瓦的风电机组风机研发与生产的华锐风电成为一支独秀。此后,华锐风电依靠领先于国内同行的3兆瓦技术迎难而上,建造了采用34台3兆瓦风电机的海上风电场,并一次性顺利通过240小时预验收考核,成功并网运行至今。

也正是这个项目,让国际垄断巨头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风电制造企业的实力。

依托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华锐在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过程中发出适应我国海上环境的机组,在技术路线、防腐、抗台风、抗盐雾、低成本维护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先例,同样也成为华锐风电进一步拓展海上版图的一张“王牌”。

在2010年10月首批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第一轮特许权招标中,华锐风电成功获得江苏滨海及射阳两个近海项目,共计60万千瓦,以及大丰C4国家潮间带30万千瓦示范项目,成为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最大的赢家。

“海上风电其实有着天然的开发优势,一个是风资源条件好,风资源相对平稳,中国的可开发利用量又巨大,所以前景是无限的。”对此陶刚强调,特别是中国的海上风电都是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比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所以它的经济发达,电网的容纳能力很强,且不存在远距离输送的问题,所以在未来海上风电大有前途。

据悉,国家能源局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将于2011年底启动,招标规模拟为150万-200万千瓦左右,“我们已经在积极筹备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竞标工作。”陶刚直言,目前华锐已经出产的5兆瓦、6兆瓦风电机组,不但表明自身在风机大型化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也契合了市场对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需求,而此外,我们一直备受肯定的风机服务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也都是进一步拓展海上版图的优势所在。

结合国家目标 押注行业新增长点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以90元/股的高价格成功上市,创下上证A股“最贵股票”,使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焦点。而开盘首日即跌破发行价,则再次引起了业界的一片哗然,华锐风电能否借助资本市场之力再度创造企业新的辉煌?业内人士喜忧参半。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华锐风电今后的股价,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华锐风电是一只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股票,必将为投资者带来长远、丰厚的回报。”面对业界的质疑,华锐风电如是答复。

阴晴不定的股价走势谁也不能预判,但一向善于“踩点”的华锐风电,却已经提前嗅到国内风电市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根据招股说明书,华锐风电计划募集资金35亿元人民币,投向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研发项目、3兆瓦海上和陆地风电机组产能建设项目以及海上风电机组装运基地建设项目。而华锐此举的判断依据是,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风电机组将从1.5兆瓦向3兆瓦、5兆瓦发展,在风电技术从陆地向海洋迈进的同时,风电市场也将从国内渐渐延伸向国际,或将成为行业的新利润增长点。

进入2011年,国内的风电市场因并网难题而陷入僵局,同时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频发,使得新项目审批几乎停滞;另一方面,风机企业竞争加剧,主流1.5兆瓦风机已跌至3500元/千瓦的超低价,较3年前几乎腰斩,逼近各大厂家的“最后防线”,多数企业游走在盈亏之间命悬一线。

毫无疑问,当前我国风电行业进入转型期。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看来,国内风电企业需要积蓄力量,完成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国内单一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华丽转身。

而凭借在技术创新、国产化、规模化、大型化、国际化、服务一体化的一贯坚持和多年积淀,使得并网问题带来的行业挑战,或将成为华锐风电逆市彰显研发实力、提升行业领先地位的新机遇。

重金押注行业新增长点,以及在大风机、海上风电以及海外市场的提前布局,已经让华锐尝到了甜头。

据介绍,截至2011年6月,华锐风电中标订单结构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其中1.5兆瓦占比下降至42.4%,3兆瓦占比上升至47.7%,未来订单结构向大容量产品侧重趋势明显。随着国内主要风电机组制造企业1.5兆瓦机型实现量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1.5兆瓦风机的毛利率逐步走低。但去年以来3兆瓦风机的毛利率略有上升,成为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救命稻草。

“我们未来将大力发展3兆瓦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维持和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维持行业领先优势。随着5兆瓦、6兆瓦的商业化运行,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提高毛利率。”陶刚如是说。

走出国门的华锐风电,在海外市场上同样颇有收获。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华锐风电签署《开发性金融规划发展与战略合作协议》,为华锐风电开发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而初出国门的华锐风电,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南美等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的同时,签署了多项国际业务协议,并于今年7月同国际新能源开发商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签署合作协议,收获了令人艳羡的“国内风电第一大海外订单”。

“今年7月15日,我们同国际新能源开发商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未来5年在爱尔兰共同开发、建设、运营1000MW的风电项目,并由华锐提供风电机组。” 陶刚表示,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华锐风电同Mainstream在美国、加拿大、非洲、南美等地展开全面合作的一部分,而国际化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司的第一战略,预计到2015年海外业务将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届时华锐将晋升成为一家真正国际公司。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家政策调整,风电行业增速正在回归理性,行业在持续调整中向着更为合理、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对此,陶刚表示,在市场竞争层面,华锐风电将大力发展3兆瓦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实现5兆瓦、6兆瓦的商业化运行,维持和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引领市场走向,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使国际市场成为华锐风电今后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降低生产成本,严控费用开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锐风电查看更多>风电机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