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国内LED植物照明市场难题待解

2012-09-26 16:40来源:新产业关键词:LED植物照明中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投入产出率低

国内3亿元的产值相比于数千亿的普通照明产值,很多业内人士用“小屋见大屋”来形容。游连添表示,国内植物照明市场渗透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植物照明完全是一块新兴的市场。

目前国内LED植物灯的销售市场也都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美、欧洲等从事农业人员较少的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植物照明主要应用于植物工厂、植物景观以及育种照明三个领域。而目前植物照明最主要的市场是植物工厂。“这一市场相对比较成熟,主要由LED替代产品拉动。”杨德力表示,以深圳为例,5座植物工厂就可以供应整个深圳的日常蔬菜瓜果用量。

而育种照明市场潜力虽然巨大,但是目前这块市场并没有得到开发。“育种照明主要是用LED日光灯管,但是目前推广的最大难度在于认知的改变。”杨德力表示。

“植物照明成本高、销量少,一般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做一些前期的研发和试探性市场开发。”阳光照明总经理官勇表示,早在几年前阳光照明就已经对植物照明做了一些研发投入,然而当时狭小的市场空间,以及复杂的渠道与生产工序,让公司暂停了这一项目。

植物照明是一个比较偏门的细分领域,不适合做大规模推广。

据记者了解,除了飞利浦、欧司朗、三菱、亿光等国际照明大厂仍在关注这个市场之外,国内多数中小规模照明企业鲜有涉足。

同时,现阶段企业对植物照明的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这也让一大批觊觎这个细分市场的企业“赶紧收手”。据了解,三菱对LED植物照明的投入是普通植物照明的10倍左右,但是市场上此类蔬菜价格是普通蔬菜的4倍。

“政府机构订单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但是毕竟市场空间有限。”游连添表示。

而在杨德力看来,国内大企业不屑于植物照明市场,一方面造成了国内植物照明落后于国际市场,使得国内市场渗透率低;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中小企业腾出了一块新的细分市场。

市场模式阻力

“现阶段国内还不具备植物照明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土壤。”官勇表示,除非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否则植物照明市场并不会在国内出现爆发性增长。

而这些基础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新观念的推广上。

目前,中国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对LED照明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了解和接受,更没有大范围去推广。

“如果植物照明的理论要靠企业去推广,就会存在植物工厂和消费者之间的接受鸿沟,以及推广难度和成本等问题。”官勇坦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LED植物照明的市场模式是企业和农科院作为研发单位,终端市场则是农科院或是某些政府机构。而海外市场的市场模式则是,政府提供基金做研发支持,企业负责生产,面向大众消费市场。

官勇表示,海外LED植物照明市场化程度较高,一方面是农业院校等机构对这一技术研究更加深入,而另一方面也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老百姓对科普知识接受程度相对较高。

而反观国内市场,企业除了要对科研机构进行理论普及,还要对植物工厂以及消费者进行绿色蔬菜概念的普及。这对企业而言,显得势单力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