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环交所:为碳交易试点开足马力

2012-10-08 14:08来源:国际融资关键词:碳排放发改委CDM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熊猫标准”是环交所与BlueNext交易所、中国林权交易所、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开发中心等联合开发的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该标准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布了1.0版本,在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上发布了农林行业细则;同时,“熊猫标准”第一个方法学已正式通过并公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关竹子造林的碳汇方法学。在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务院扶贫办和法国开发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支持下,“熊猫标准”已开始在云南、四川和新疆等地的农林行业扶贫性减排项目开发中使用。此外,云南竹林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已被成功用于中化集团旗下方兴地产及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会等的碳中和。

四年来,为了探索环境权益交易与各种创新金融手段结合的环境金融市场路径,环交所团队在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节能量交易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融资、低碳转型咨询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探索,从首任董事长熊焰领导管理团队完成环境权益交易平台的战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到现任董事长杜少中以其公认的执行力亮剑于碳交易正式运营倒计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轻的环交所将以其超强执行力成长为中国国内最重要并运作最规范的环境金融交易市场。

记者:环交所这个交易平台与传统的金融交易平台有什么不同?它的价值体现在哪儿?

杜少中:环交所所处的行业是环境金融市场,属于广义的绿色金融范畴。这是一个新兴领域,和传统金融市场大不相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人为创设的市场,是以解决由于市场失灵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日趋严重的外部性问题为目的的。环境金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价值和产权性质认识的深化,即对于环境承载能力无限性假定的推翻。绿色金融可以分为传统业务的绿化和创新的环境金融市场两块,前者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绿色投资等;后者则是在环境权益交易基础上引入各类金融工具,由金融机构深度参与的规模化市场。环境权益交易是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全新业务,包括水权交易、节能量交易、排污权交易和排放权交易(也称作碳交易)等。

记者:您能否简单描述一下碳交易基本原理?你们怎样利用这个市场交易平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杜少中: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用市场方法实现资源配置,碳排放多的企业掏钱,碳排放少的企业挣钱,最终刺激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实现减排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总体上降低减排的成本,通过市场的手段使环境改善进展得更快一些,同时避免出现过去常见的“鞭打快牛”等不合理现象。面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方面压力,我们必须走一条低碳发展道路,而且是用市场的方法来实现的。但是,这个市场必须是在法律、经济、行政三种手段同时并存的前提下,才能使市场的手段得到很好地运用,才能使市场的秩序得以很好地建立。

具体运作上,以碳交易为例,我们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顶层设计,要求碳排放大户强制减排,碳排放小户自愿减排,同时,也动员公众个人自愿参与。假如是排放大户,并经过市场上负责核证检查的第三方机构认定这家企业碳排放量确实超标了,那就需要这家企业用钱来购买超标的那部分碳排放权。不仅如此,还需要开发出有资格提供碳排放量指标的卖方,包括节省下碳排放指标的企业,以及水电、风电、林业等创造碳减排项目的企业。这样,就可以在交易所达成交易,整个社会的碳排放总量就可以降低。总体来看,碳交易是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率的方式。

记者:我们想举个例子问一下,拿风力发电来说,是制造风力发电机的企业有资格提供碳排放量指标,还是使用风力发电机发电的企业有资格提供碳排放量指标呢?

杜少中:减排与否不由你是做什么的来决定,而是由你消耗什么而决定的。碳是怎么来的?不像我们平常看见的,那里堆着50吨煤,占了多大面积和空间,多少辆车能拉走,一目了然。它是将你所消耗的电、油、煤、气按当量折算成碳排放量,高了就要去买指标,低了就可以去卖。即便是高新技术企业也一样有碳排放,只要是从事生产的企业都会有碳排放,但是,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使碳排放的强度和总量降低,最终成为一个低碳、零碳的企业。您提的这个例子不能一概而论,通常说来,制造风力发电机的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如果它被纳入碳排放管制范围,但排放规模没有超出配额限制,多出来的配额就可以出售,从而成为排放指标的供给方,如果它的排放规模超过了配额限制,它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别的企业的配额以抵消多余的排放,从而成为了排放指标的需求方。对于风力发电企业同样如此,关键还是要看政府的管制条件和企业的排放水平。当然,此前在国际CDM市场上,由于中国并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中国很多风电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减排量就成了国际碳市场重要的供给源。

记者: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金融交易市场,在交易环节上,贵交易所都做了哪些准备?

杜少中:我们首先是做足建立有效市场的准备,制定好市场规则,使市场正常运转,买方卖方可以进来交易;第二是将这个市场做成能经得住监督和考验的市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要符合相关规定,保证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所有交易都要拿到桌面上进行。第三是建立一个对市场的监督机制,对于我们环交所来说就是要自律。另外,我们还要从未来考虑,使这个平台进一步发展,通过自身努力和市场的发展,将环交所做成更大范围的碳交易市场。

记者: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启动交易试点的倒计时进程和交易规则?

杜少中:我们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整体部署和北京市发改委的具体要求,在今年年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一个是制定交易规则,另一个是搭建好交易平台,准备好第三方核证检查、市场监督等相关机制,目前这些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年内完成。作为第四方,环交所的主要责任是利用好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行政等各个方面的顶层设计,建设好这个环境金融市场,把交易规则、交易市场的软硬件准备好,一旦国家允许开始交易就马上启动。为此,环交所已经准备了四年,做过一些个案试验,为这个市场开创性地提供了包括碳交易、排污交易、节能量交易、低碳转型服务以及相配套的具体工作。等到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成熟、公布、启动后,大面积地进行环境交易才有真正意义,所以,真正开展交易还得看明年。

交易规则现在还不能公布。我们起草和制定好规则后,还需要提交相关部门批准。规则既要符合相关规定,如最近国务院发的38、37号文件,也要符合各主管部门的要求,如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金融局的相关文件,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参考交易所行业的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这样一个交易规则,其难度还是挺大的,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后上报。待相关部门批准实行后再公布比较合适。

记者:作为环交所董事长,您怎么看未来全球碳市场?对中国环境交易市场的未来,您内心有一幅怎样的蓝图?

杜少中:我无法预测未来的全球碳市场将是几分天下,但是中国的排放规模、减排潜力、新能源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转型压力,决定了它必定将会在全球碳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可能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同时,如果碳金融市场能够发挥为中国低碳经济融资的支持作用,可能将在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比其他碳市场更重要的角色。将来条件成熟时,中国碳市场还可以在更高层面实现与欧美碳市场的衔接。

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我觉得中国环境交易市场是一个很有希望和前景的市场,但这个蓝图归国家描绘,我的任务就是在环交所董事长的位置上做好执行官,但我希望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最终能做成全国和全世界的环境交易所。

务实派杜少中的特别特

杜少中说他的工作经历特简单:“我是东城区人,在首钢工作11年,在北京市政府工作19年,在北京市环保局工作12年,今年到环交所。”

杜少中说他的学习经历很辛苦,都是后学历:“我在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院上了两个专科,在中央党校先读了一个本科,又读了一个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班,直到1999年才学完。其中除了三年是脱产学习外,其它都是业余学习。工作压力挺大,学得确实比较辛苦。”

杜少中说他对环保事业的爱是渐入骨髓:“我经常是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决定爱不爱它,但是既然要做这件事情就要做出样,结果,做着做着就爱上了,钻进去了,别人要是不赶我走,我都出不来。”

杜少中说他喜欢“织围脖”:“写微博几乎占用了全部的业余时间,使我原本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就很模糊的界限更加模糊了。比如,一会儿你们采访完了就过五点了,我得看看我中午发的微博粉丝们有什么反应,然后我得回复,这一回复可能就得到八点了,之后我要赶紧找点儿吃的,到家后还得看看微博。实际上写微博也是在做科普,只要我走得动爬得动,这件事我还能干。”

杜少中说他最爱拍摄好天气:“今天天气不好,空气质量肯定不好。昨天好,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只要天气好,我就会拿照相机把它拍下来,蓝天白云,看了心情特别好。”

杜少中对空气质量有他的“杜氏说法”:“空气质量不是监测出来的,而是减排治理出来的,减排是硬道理,应该引导大家这样看待问题。”

杜少中的微博之名叫“巴松狼王”,杜少中这样解释:“‘巴松’取自西藏一个美丽湖泊巴松措,而‘狼王’则是希望有一种保护环境的力量和性格。我觉得每一个环保工作者都应该要有狼王这样的气质。”

杜少中给《国际融资》记者留下的印象:他是个性情中人,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能在政府部门呆的31年?其实也讲得通,因为他真实,因为他真干,因为他敢“拍砖”!因为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减排压力的中国太需要像他这样的人以狼王的精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了!

环交所四年磨一剑

四年来,环交所在环境权益交易领域开展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探索:完成了中国国内自愿减排量第一单场内交易;与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旗下的BlueNext交易所合作在中国国内率先推出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国际合作平台,并建成了最大规模的项目和买方数据库;联合兴业银行(601166),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低碳信用卡;与BlueNext交易所、中国林权交易所、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开发中心等联合开发了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并应用其开发和储备中西部地区的农林减排项目;与VPVP、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反映中国低碳产业发展和证券化程度的指数——“中国低碳指数”,力争引导资金技术向低碳领域集中;携手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推出全球首创的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联合中国主要的排放企业、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公司发起成立了碳市场同业组织——“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中介桥梁,积极参与相关的政策研究和能力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