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环交所:为碳交易试点开足马力

2012-10-08 14:08来源:国际融资关键词:碳排放发改委CDM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逐步建立中国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个省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而就在此时,北京市环保局巡视员、新闻发言人,跻身中国十大官员微博之列、拥有百万粉丝的“巴松狼王”杜少中高调转身,出任北京环境交易所(简称:环交所)董事长。记者就碳交易试点的准备、如何用好第四方平台促进节能减排等问题专程采访了这位环保“麦霸”

逐步建立碳排放市场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增效、减碳的重要手段,但建立这样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并建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而获得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其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甚至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依记者一管之见,杜少中,59岁走向环交所当家人岗位,绝不是来做撞钟和尚的,而是来担当的。换句最通俗的话讲,是来冲锋陷阵的。因为,杜少中是一个能打攻坚战的前线指挥,而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是一场硬仗。

记者:2011年10月,北京市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今年3月28日举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仪式。今年6月,您正式走马上任环交所董事长,意味着北京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管理团队全面就绪。在过去的八年中,您一直是个颇有名气的焦点视线中的公众人物。对此,您怎么看?

杜少中:我觉得现在的人想有点儿名气好像挺容易的,只要有一个观点或事件被发在网上,你就可以一夜成名了,所以成名已经不新鲜。我赞成您刚才说的,我的所谓出名主要是因为一些焦点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焦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这些年来,环保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越来越多地被大家关注。在来环交所之前,我在北京市环保局负责环境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工地扬尘的现场监管与执法,特别是后来主管机动车污染防治,这些工作都与环境改善、公众环境利益和健康的关系显得更直接一些,因此和大家讨论环境问题、通过各种手段推动环境改善也就成了很必然的事情了。大家关注这些事,自然也就有可能关注到我。另一个原因是,我正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03年起,我担任了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今年年初卸任,一共干了八年。在这八年里,我一手抓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工作,一手抓环保的新闻宣传。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改善的问题上,除了开展环保治理实际工作外,推动公众参与和新闻宣传也是重要的手段。大家都记得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诸如2006年我和车友会倡议“少开一天车”,推动并身体力行,和大家一起骑车、走路上下班,以动员公众参与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机动车污染;此外,我们还推动采取了新车提高标准、老旧车提前淘汰、提高油品标准等一系列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我觉得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我这样一个人“被关注”也是很正常的。无论谁,坐到了这个位子上,承担这么几项与公众紧密相关的环保工作,肯定会被大家关注的。除此之外,大家关注我,还因为我开了微博。

记者:坦率地说,一个焦点视线中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开微博,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您说过,谁敢在微博上骂您,您就敢回敬谁。这需要勇气,更需要讲真话的水平。您为什么会用这种网络新媒体的方式与公众时时互动?

杜少中:我开微博,主要是基于这么几点考虑:一是增强政务信息传播力和服务性,特别是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二是把它作为传统新闻发布会的继续;三是通过这种网络新媒体,推动环保知识的普及,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我认为,微博不仅拓宽了政府渠道,而且也让我受益不少。从环保的角度看,微博可以使环保工作越来越被公众熟知,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你说一句有关环保的话,会有很多人插话,这跟过去是不一样的。过去谈环保就像现在说碳交易一样,没多少人接茬儿。对于我个人而言,微博又逼迫我要精通业务,要善于和大家交流,特别是不能摆官架子。我曾在微博上说,你是官员也不能居高临下,你是公仆也不用低三下四,微博的交流是平等的,你和大家做平等的讨论,有谁说话不讲理你也可以“拍砖”,除了不使用不文明的话,可以质问,可以表达不满,可以批评。这对我个人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让我坚定了做好环保工作的信心。

记者:粉丝了解碳交易的很少,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宣传碳交易,宣传环交所这个全新的交易平台。您怎么看您的新岗位?

杜少中:是的。从大的方面说,我过去做的环保工作和今天做的环境交易工作都属于环境范畴,但内容和角度是不一样的。环保局主要做的是制定政策、执行法规、组织和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等工作。现在我所在的环交所,是买方、卖方、中介之外的第四方——市场,我们需要通过环交所搭建一个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市场平台,向公众宣传碳交易等与环境权益相关的交易,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动员公众参加此类交易。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平台并且实际参与交易,这是我们今后的服务方向。

2008年8月5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环交所在京正式挂牌,成为中国国内首家旨在发掘环境权益价值,推动碳市场等中国环境权益交易的市场化进程,专业服务于以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等为代表的环境权益交易的市场平台。创立四年来,他们通过向国际最发达、最完善的排放交易体系学习,与国际权威机构携手合作,初步建成了覆盖美洲、欧洲、东亚和澳洲的全球化合作推广渠道;推出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和“中国低碳指数”;利用国际资源系统深入地开展碳交易机制战略研究与能力建设,为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奠基性工作。

记者:我们知道,环交所成立四年来,在环境权益交易和低碳经济服务领域作了很多创新,积极参与了中国国内多层次环境权益市场的建设,在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布局。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成果?

杜少中:目前,环交所已有各类会员55家,其中买方会员三家,战略会员25家,经纪会员14家,服务会员13家。四年来,环交所共挂牌CDM项目88个,挂牌量89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共挂牌VER项目51个,挂牌量60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共挂牌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项目六个,节能量超过1100万吨标准煤。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转让、节能环保企业投融资等相关的各类环境权益在内的累计挂牌金额超过145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环交所场内共成交CDM项目19个,交易量220万吨,中国国内仅有的两个“单边”CDM项目场内交易均发生在环交所;自愿减排实现交易量45万吨,包含企业碳中和项目的交易项目24个,个人购碳案例超过两万笔。在中国国内同类项目交易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环交所还尝试利用市场手段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排污问题,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于2011年成功推出“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办理服务”,通过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为缓解首都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同时,环交所从2010年开始系统研究低碳转型服务模式,并已形成以地方政府为服务对象,提供一揽子低碳转型综合服务方案的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

记者:对中国来讲,碳交易市场是个全新市场,建立这样的市场机制,向国际最发达、最完善的排放交易体系学习,积极与国际权威机构合作,就是选择捷径。据我们了解,环交所与法国开发署、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及其旗下的欧洲BlueNext交易所、澳大利亚FEX交易所、韩国能源管理公团均有战略合作,与东京证券交易所等机构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建成了覆盖美洲、欧洲、东亚和澳洲的全球化合作推广渠道。您能否将合作的成果介绍一下?

杜少中:2009年,环交所与BlueNext交易所合作在中国国内率先推出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合作平台,大大拓宽了中国CDM项目与国际买家的接触渠道,并建成了最大规模的项目和买方数据库。此外,环交所还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环保协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能源基金会、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等国际知名NGO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具体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面向交易平台的中国自愿减排标准开发研究》与《北京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世界银行资助的《北京市碳金融市场促进机制研究》,英国外交部全球繁荣基金(SPF)资助的《北京建筑碳排放交易机制与应用研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支持的《中国碳交易平台能力建设》等。此外,环交所还与美国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公司优点资本(VPVP)及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中国低碳指数。今年9月11日,在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先生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省长布莱德-沃尔先生的共同见证下,环交所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萨斯喀彻温电力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的合作备忘录,准备把萨斯喀彻温电力集团全球领先的CCS技术在国内电力行业推广应用,为温室气体减排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