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电力十年·心语】对三峡工程的思考

2012-10-10 09:5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电力十年三峡水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峡工程的思考

2002-2012年十年间,我国水力发电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以2003年三峡首台70万千瓦机组发电为标志,实现了我国水电机组单机容量从30万千瓦到70万千瓦的飞跃。隨着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小湾、龙滩、拉西瓦、三峡右岸电站、三峡右岸地下厂房等电站70万千瓦机组相继发电,中国在70万千瓦级机组的研究、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水平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2012年7月4日,三峡工程右岸地下厂房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正式并入电网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世界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三峡工程该不该建,有不同看法也很自然。只有当家人才知柴米贵,别人是很难体会的。无论是考虑到巨大的发电效益、改善航运、还是整治洪水,相信都会给国人带来利大于弊的巨大效益,因为“长江洪水是中华民族心腹之患”啊!

三峡工程的兴建,绝不是某些人认为的“心血来潮”、为某人“竖碑立传”而建的。我们相信,我们这代人建设成功的三峡工程,定能经受历史的检验。

三峡工程的成功,引起世界瞩目,“三峡模式”成为时髦的名词。以我个人理解,只有在中国才能兴建三峡工程。除中国,没有任何国家能由政府主导解决“百万移民”问题。尽管现在国家投资动辄是“千亿”、“万亿”计,可当初曾有人认为三峡工程“投资至少要2500亿元”,“要把中国经济拖垮”。有人说那是“钓鱼工程”,有“投资无底洞”的说法。但中央政府仍坚定兴建三峡工程。现在三峡工程建成了,是投资1800亿元。这体现了中央政府“集中国力办大事”的“三峡模式”!

在三峡建设过程中实行的管理体制,例如,“业主负责制”代表国家突出了业主的作用, “招标投标制”有利于公平竞争,“转让技术、合作制造”使水力发电设备行业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行“工程监理”和“设备监造”有利于保证质量……这有赖于三峡工程这样的巨型工程取得的成功管理模式,也可称之为“三峡模式”。现在,这种管理模式,已在国内普遍实行。成功的“三峡模式”可以普遍应用,“三峡特色”就不宜“照搬照套”了!

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划上句号,大水电机组合同纷至沓来,中国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成为水力发电量最大的国家,这是过去十年内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三峡70万千瓦机组技术转让为契机,我国已能自主设计、制造国内大型电站建设所需的大多机组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我们学到了掌握了人家已有的技术,刚进了门,有了发言权。但他们在继续往前走。以我参与过国内大机组研究、三峡机组招标、合同谈判、合同执行以及参与国际两大水轮机研究组织的活动看,我们还是虚心点为好。以我的判断,水电机组总体技术水平上我们还有差距。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我们还没有开展,基础研究和人才方面差距更大;科研管理体制、研发资金的投入、科技成果水平、持续研究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同日而语。更可怕的是,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十年国家的变化,人们有目共睹。十年水电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点点滴滴的思考,更多是来源于“旁观者清”吧!

(作者为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原副总工程师 黄源芳,2011年获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颁发的“IEC 1906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年查看更多>三峡查看更多>水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