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电力软件安防软件市场正文

智能电网抢食:各大IT“不成疯便成魔”

2012-10-12 10:37来源:商业周刊关键词:电力软件SCADA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钱”景

业内专家认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如电力制造、装备制造业、IT、新材料等。美国知名风险投资公司Zpryme预测,2014年智能电网市场将达1714亿美元。思科估计,构建智能电网的前5年需要大规模升级通信设备,仅此项工程就拥有每年200亿美元的市场。

在智能电网产业投资建设方面,很多国家已经先人一步。

美国从去年6月起对智能电网投入资金累积接近90亿美元,主要是用于项目的启动,以及知识普及、相关科研的研发。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说,目前投入的资金,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市场的反应,最终美国电网行业将获得数百乃至上千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全面升级;

中国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稳定水平,以及电网与电源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得到显著提高。据推测,前期标准制定与试验网搭建中,用于核心控制系统研制的经费或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完成全部前期工作或将投入600亿-800亿元人民币,而完成全网智能化,其投入总额或将超万亿元人民币;

德国制定了“E—Energy”计划,将在2012年底前在德国6个地点进行智能电网实证实验,总投资达1.4亿欧元;

韩国组织了全国168家企业参与到智能电网实证实验中,总投资2395亿韩元;

日本东京电力等电力公司开始投资构建第二代智能电网,目标除在所有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外,还计划加强送变电设施及蓄电装置建设,预计2020年前相关电力设施投资超过1万亿日元;

俄罗斯计划把全国60%的老化电网线路和设备全部更换,涉及的金额将高达1000亿美元。

Zpryme评估出今年各国对智能电网投资的情况,认为中国投资额将为73亿美元,排全球第一,美国将投资近71亿美元,第三位为日本8.49亿美元,第四是韩国8.24亿美元,第五是西班牙8.07亿美元。

争夺

智能电网巨大的产业潜力正激发着企业的参与热情,通用电气、西门子、思科、IBM、谷歌等众多知名企业在争夺着“智能电网”这块大蛋糕。

在输配电设备方面占据行业优势的通用电气,全面拥有智能电网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南本德(SouthBend),通用电气正在与美国电力公司(AEP)进行智能电网的城市示范项目,项目实现了电力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配电管理系统(DMS)/停电管理系统(OMS)/高级电表架构(AMI)的集成,可以有效地通过智能电表进行电网故障的管理,提高系统可靠性和能源效率。同时,通用电气发布了新一代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电表与智能电器的双向交互,使用户可以有效的监视和管理家用电器,从而提高用电效率。通用电气在智能电网的其他领域,例如智能充电站、电池能量存储系统等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在中国,通用电气开始和扬州市政府合作,积极开展智能电网的示范项目,第一期的项目将包括配电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管理系统以及智能电表等智能电网关键组件的展示。

思科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试图把互联网和电力网的优势相结合,以成功实现电网与IP网的完美融合——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把电网的数据实时传回来,细化用电管理。此外,为更好地支持智能电网,思科还推出了电网安全服务和解决方案,以统一的方式确保电力系统的物理安全性、数字安全性和可靠性。

谷歌正在公司内部测试智能电表电力软件,该软件可以对用户家中电器和照明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智能分析,然后把结果传到用户的电脑中,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家的用电数据构成。

不仅围绕现有的智能电网相关产业做文章,有人设想不久的将来,家电和电动汽车等也将配备智能电表和通讯功能。果真如此,将对各国重型电机及电器企业、互联网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不过,由于国情不同、技术不同、情况不同,现在各国对智能电网建设的侧重点还不尽相同。美国强调智能电网的稳定性,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虽然目前美国电网的可靠率高达99.97%,但美国仍需每年花费1500亿美元弥补0.03%故障率带来的损失。因此,奥巴马提出,将现有电网升级成“稳定的智能电网”,把剩余0.03%故障率排除在外。欧洲各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侧重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入电网,欧盟提出了发展跨越欧盟、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超级智能电网”。中国的大量电力集中在西部,需要通过超高压的线路远距离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国家电网提出全面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的智能电网”。

奈特那认为,现在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还都处于初期阶段,中后期的发展还需要各个行业内的企业探索商业模式。因此,未来行业内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能够立足的企业,必须确保产品的独特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软件查看更多>SCADA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