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发改委电煤不限价根本原因:怕煤企“以次充好”

2012-11-15 13:56来源:时代周报关键词:电煤价格并轨煤炭煤电联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计划出台电煤价格并轨政策,取消煤炭价格双轨制,并且从2013年起取消煤炭订货会,不再出台煤炭订货以及价格指导政策。这意味着煤炭价格全面实现市场化,历时16年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和历时几十年的煤炭订货会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自1996年起的煤炭价格双轨制,本质是对电煤实施最高限价。当时在煤炭价格趋于市场化的时候,计划部门不得不通过抑制发电用煤的价格、损害煤炭业主的利益,以保护发电企业的利益。这种手段并不新鲜,不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十分盛行,今天也是随处可见,泛滥于信贷、土地等生产要素领域。

但价格管制很难成功,任何商品都有着多重属性,价格、数量只是最容易辨识的属性,还有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等难以定量的属性。对电煤实施最高限价,会使得煤炭企业降低电煤的品质、以次充好,也会降低在运输等多个方面上的服务品质,偷工减料。这些都抵消了政府对电煤价格的管制为发电企业带来的好处,也是发改委不乐意再继续电煤限价政策的根本原因。

电煤价格并轨,实际上是取消重点电煤合同,让电煤价格与市场煤的价格统一。这也并非是发改委的天平倒向煤炭企业,而是煤炭库存高企、价格急剧下滑,电煤与市场煤的价格已经相差无几,发电企业对市场煤不存在先前的抵触情绪,煤企甚至还要通过送礼、公关来维持老客户。

放松煤炭价格管制当然是一件好事,扭曲的煤电价格也稍显正常,但还只是万水千山的第一步。煤电体制改革的下一步将是理顺煤价电价的关系,实施煤电联动必然已经列入议事日程,以解除发电企业与电网的束缚,让电价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

然而,上游的煤价是放开了,但下游的发电企业准入还没有放开,处于寡头垄断,竞争性远远不够。再下游的电网的输配电环节更是高度垄断、全国仅有两张网。在下游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垄断电价离市场电价必然相距甚远。今年初爆出的山东“魏桥模式”,其自办的电厂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正是电网垄断的恶果。

在这种不对称的市场结构中,一旦煤炭价格上升,将授以发电企业和电网提高电价的借口,受伤的还是用电人。事实上,当前电力系统正试图借机力推煤电联动,背后寓意的正是将市场波动的风险转嫁给用电人,更可以通过追涨不杀跌的方式实现涨价。这一手段,在石油系统已经被使用得出神入化。

因此,放松煤炭价格管制的下一步不能止步于煤电联动,必须深入到电力体制改革上来。电力改革始于2002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5号文”),要求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最终建立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但现实却让人无奈。厂网分开(多元化竞争格局)仅在发电环节完成,90%以上的装机容量还是由国有企业完成的,电网系统离全国六张网的初衷相距甚远。发电价格依然由发改委按照“成本+利润”的模式审批决定,根本没有实现竞价上网。

以国家电网高度垄断为代表的电改,使得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体制越发僵化,越改革,电价就越高,当前国内占全部用电量85%左右的工业和商业用电实际支付的可比价格水平已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具体的操作中,电监会形同虚设,国资委作为婆婆与国家电网同气连枝,齐声抵制拆分电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煤电联动且煤价高企,2004年底国家电网以“电荒”成功抵制改革的现象将重演。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生产要素环节的高度垄断是电力改革难的核心,煤炭价格双轨制只是这一扭曲体制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基础体制不改,煤炭价格市场化与煤电价格联动的结果只是让电网垄断的收益达到最大,短期内也很难看到对用电人有利的改革方向。或许,在我国现有的体制背景下,真正能推动电改实质性进展的动力还是来自最高领导层的坚决推进。(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聂日明:煤炭价格并轨,只是电改一小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煤价格并轨查看更多>煤炭查看更多>煤电联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