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弃风”顽疾待解!

2012-12-03 09:54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风电产业风能弃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量变到质变

面对装机容量急剧膨胀的风电,如何破解“弃风”及并网难题,成为出席此次国际风能大会的专家们热议的焦点。

据刘琦透露,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完善法规体系及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促进风电全额保障性收购。

刘琦表示,未来我国将加强电力系统建设,扩大配置风能资源的范围,推动风电在更大的电力市场中消纳。与此同时,还将通过创新风电利用方式来适应风电间歇性的特点,促进风电就地消纳。

不过,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来,中国风电的健康发展仍需依靠质量和核心能力胜出。在风能快速增长的同时,应注意突破技术和经济的瓶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打好产业基础。

杜祥琬建议,国家要加强风能基础研究的投入,设计出高效率、高效能以及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机组。此外,还要努力发展现代化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进一步提高风电的并网率。

另外,他认为,风能发展的基本路线是以发电为主,而发电的重点除了陆上风电,还应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坚持风电集中开发与分散发展并行。与此同时,地方和企业对风电发展也要进一步回归理性,不能只追求速度和规模,还需做好样机检测,处理好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风电跑马圈地时代,风机制造企业产能扩充过快。如今,由于风电市场放缓、投资下滑,企业产能过剩、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也相继爆发。

对此,李俊峰建议,风机制造商要认清中国风电发展所处的阶段,不要盲目扩张,要在质量、稳定性、发电量上下工夫。

施鹏飞则认为,制造商亏损的问题应由市场竞争去解决,首先是要遏制恶性低价竞争。企业要凭借自身实力保证产品质量,通过业绩来证实机组的可靠性。

“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施鹏飞称,今后国内风机将朝着能适应更低风速、更复杂地形的方向发展,风场建设也将朝着管理更加精细、可使用多种风机机型的方向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