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全球最大燃气轮机巨头卡特彼勒为何热衷再制造?

2012-12-12 17:34来源:中国机电工业关键词:卡特彼勒燃气轮机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即但便如此,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卡特彼勒坚定不移、大力发展再制造的决心和热情。

以亚洲市场为例: 2005年,卡特彼勒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全资再制造工厂,主要生产泵和马达(液压、泵燃油泵、机油泵、水泵)以及发动机零部件(活塞连杆总成、汽缸盖、喷油嘴),同时向外部客户和中国其它卡特彼勒业务提供服务;2011年,卡特彼勒位于新加坡的再制造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做为大型非公路用卡车和其他矿用设备主要零部件的再制造基地,其产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变矩器;2012年,卡特彼勒和中国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再制造企业正式开业,初期主要针对玉柴发动机产品的再制造,同期上海再制造工厂则以翻倍的速度扩建——至此,从整机到零部件,从自身到外部客户,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亚洲的布局基本成型。

问题在于,既然“难度非凡”,那为何卡特彼勒却如此热衷于“再制造”?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再制造为其提供了新的业务领域、可以靠之赚取新的利润,而这个领域其社会价值较高(节约资源)?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Greg Folley曾经如此评价再制造:“再制造产品价格低于新品,但质量可与新品媲美,而且节能环保有益于社会。”于是,顺着这种思路,“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就成了很多人以为的卡特彼勒积极发展再制造业务的核心力量。但问题在于,真是这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以为,卡特彼勒大力推动自身的再制造业务,其最本质和核心的诉求,是为了增加其传统业务模式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说的直白一些,卡特彼勒大力发展再制造,其目标并非主要指向再制造产业本身,而是再制造作为卡特彼勒的“服务”之一(实际上在业务划分中,再制造本来就属于卡特彼勒服务和零部件这一系统),其本身就是市场竞争力——比如有一家中国的建筑公司需要采购挖掘机,面对卡特彼勒和另一家供应商,可能双方的产品在性能、价格、交货时间、使用年限方面均无大的差距,这种时候,卡特彼勒突然掏出一张牌,上面赫然写着:“卡特彼勒这批挖掘机在使用十年到达使用寿命后,将旧件返回给我们进行再制造,可以返给你同等全新新能的新机再使用十年,而价格不到原来一半。”

这种时候,如果你是那家建筑公司的采购部门经理,你会作何选择?

实际上,作为生产资料的工业设备,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在可使用年限内的经济效益”,正是为了这种竞争力,“价格和性能”一直是设备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然而当卡特彼勒引入“再制造”时,情况无疑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而这,想必才是卡特彼勒极富热情推动其再制造业务的根本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卡特彼勒查看更多>燃气轮机查看更多>美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