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全球最大燃气轮机巨头卡特彼勒为何热衷再制造?

2012-12-12 17:34来源:中国机电工业关键词:卡特彼勒燃气轮机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谈及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在亚洲的发展情况时,李征宇肯定了这一点:“再制造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的传统业务取得发展,因为我们的产品具备可再制造性,所以我们的客户在进行初次选择时,会更容易选择我们。也就是从长期来看,再制造使得我们的产品更具备吸引力。”

由此来看,对于卡特彼勒而言,再制造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其本身作为一种产业,具备一定的性价比优势(再制造产品比传统方式生产一件产品会便宜30%-50%)和社会价值(循环经济、节约资源);而另一方面,则是再制造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其大大的提高了卡特彼勒产品在和同类其他企业的产品在竞争时候的整体竞争力。

我们看到了再制造的社会意义,亦看到了未来1500亿元的市场蛋糕,但这些都不足以构成企业必须去从事再制造的原因。然而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随着未来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区别于价格或者产品性能的简单竞争,“整体竞争力”无疑会越来越关键。这一点,在大批量、大金额的长期性采购商那里,尤其突出(矿用设备采购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再来看再制造,显然“别有洞天”。

而且,更深远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再制造使得卡特彼勒的产品明显具备了“黏性”。对于那些认可再制造、且愿意“以旧换新”的工业设备采购商而言,卡特彼勒无疑在其“二次采购”时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实际上这也部分的解释了为何卡特彼勒能够持续获得较为稳定的增长,而不是随着市场的波动“大起大落”。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卡特彼勒在不久前宣布停止了在中国的挖掘机产能扩张计划。就在北京的再制造国际展览与论坛的同一天,卡特彼勒亚洲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金利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中国建筑机械市场陷入困境,卡特彼勒(中国)调整了产量规模,拟加大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力度,同时还将加强再制造业务。这“一停一涨”,看似简单,实则凸显了卡特彼勒在竞争中战略的细微转变,而这对于依然习惯“快速扩张产能、大规模降低成本”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不是一种提醒呢?

在卡特彼勒中国官方网站上写着一句话:“到2015年,将我们在中国的再制造业务提高四倍。”目前,关于卡特彼勒再制造在全球的业务规模,有一组数字值得注意:每年220万件产品、每天向全球发运约9000件再制造成品、每天再制造100件发动机/变速箱、已回收再利用约6000万公斤的旧件、18家工厂以及超过5000名员工。

我们能看见的,是一个个巨大的数字;而我们看不见的,则是这家跨国巨头“隐性”的整体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卡特彼勒查看更多>燃气轮机查看更多>美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