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中国制造陷低成本“围城” “哀兵”突围

2013-01-28 14:03来源:《瞭望》新闻周刊关键词:卡特彼勒通用电气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有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后有发展中国家竞相卷进工业化进程。遭遇双重夹击的中国制造业,既有成本优势日渐削弱,新的比较优势还未形成。面临四重挑战,中国制造只能“抗兵相加,哀者必胜”

向奥巴马说“这些工作不会回来了”的乔布斯离世一年多后,蒂姆·库克的苹果公司满足了美国总统。2012年底,这位苹果公司现任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新的一年里投资1亿美元把部分Mac电脑生产线迁回美国。这是十多年来苹果公司首次将其生产部门迁回本土。

苹果的做法并不算特立独行。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2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其对106家年销售额不低于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所进行的调查中,有37%的公司表示正考虑或计划把部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企业选择“出走”中国的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却备受青睐。2012年7月初,包括雪佛龙、可口可乐、卡特彼勒通用电气在内的21家美国公司联合考察越南市场,商讨投资计划。

此后不久,一直将中国大陆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的中国台湾企业富士康集团开始在印尼建立生产工厂,投资预计高达50亿~100亿美元资金。10月,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决定关闭其在华唯一一家直属工厂,并迁往东南亚……

上述变化也在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中初现端倪。2012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与之相对应,东南亚地区的外国投资正在快速增加。2011年,东南亚各国吸引外资达到117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26%。

在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一度左右逢源的中国制造业似乎正在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而这距中国在2010年把美国保持了100多年的“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的头衔第一次揽入怀中,仅仅过去了两年时间。

尽管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制造业企业无论是“回归”欧美还是迁往东南亚,仅在部分地区和行业零星出现,对中国的冲击还是“雾里看花”,然而这些现象却揭开了中国制造业所面临挑战的“冰山一角”:

短期看,中国制造业遭遇经济下行、出口疲软、用工成本上升等近忧;长远看,又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前有欧美国家力推制造业复兴,占据产业链高端、把控先进技术的阻击,后有东南亚、非洲国家以低成本生产优势掀起工业化浪潮的追赶。

尤须警惕的是,随着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相结合的数字制造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崛起,世界正在酝酿一场渐行渐近的工业革命,必将对现有全球制造业格局带来强烈冲击。

“中国制造业已经明显感受到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对任何一个工业国家而言,这场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向本刊记者表示,放眼未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找准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发现和重塑新的比较优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卡特彼勒查看更多>通用电气查看更多>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