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风电并网定调

2013-02-04 09:15来源:新产业关键词:风电并网智能电网风电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智能电网”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并网此前一直为业界所争议。近期以国务院多位领导人的批示,最终可能终结地方“跑马圈风”时代。

8月13日,温家宝总理对于风电发展做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风电发展要“完善制度和规范,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构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高效配置、安全运营平台,为我国新能源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则进一步指出,希望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科学规划布局,努力扩大市场,完善扶持政策,确保风电安全,为我国能源保障供应、优化结构作出更大贡献。

“完善制度和规范,科学规划布局”

成了风电发展的首要问题。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国家能源局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风电利用小时数明显偏低的地区,不得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

这也意味着中国风电发展将步入“理性时代”。此前,地方风电发展与国家电网风电规划矛盾突出。

国家电监会信息中心统计分析处处长杨名舟公开表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在没有统一部署的前提下,出台自己的能源规划,推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跑马圈地”、盲目发展。

杨名舟称,早在2005年,有关部门盲目地提出加快8大风电基地建设,于是全国兴起“跑马圈风”、“跑马圈海”的狂潮。

以甘肃为例,甘肃酒泉风电号称“陆上三峡”,基地经有关部门批准特许招标权516万千瓦,甘肃电力公司专门为此建设一条750万千伏的电网,结果只能送300多万千瓦,还有200万千瓦的风电无法送出,造成窝电和弃风严重。甘肃电力公司每年为750万千伏线路维护费就高达10.08亿元。

按照国家风电发展规划,2015年中国风电规模将达到1亿千瓦,建设新疆哈密、甘肃酒泉、蒙西等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

但实际上,80%以上风电基地集中在远离负荷中心、消纳风电能力十分有限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由于风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大规模并网后,需要增加快速调峰电源(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保障电网安全,但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快速调峰电源比重不足2%,难以适应风电更大规模建设的要求。

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此前公开表示,当前风电的规划和电网的规划不够衔接。

根据张正陵的说法,蒙东、蒙西、酒泉和冀北市场的用电量只占全国的10%,大规模的风电在当地难以消纳,如果外送就需要逐步升压。所以,风电的规划和电网的规划协调配合,非常重要。

张正陵还指出,风电的前期和建设的工期周期非常短。“往往是风电厂已经核准开工了,电网还没有核准,先核风后核网。”

同时按照国家规定,5万千瓦以上的风电机组由国家发改委来核准,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以下由省级政府核准。但很多地方为了上马风电,直接把风电机组拆分成4.95万千瓦以下,由地方核准开工。相反,电网建设必须要国家发改委核准才能开工。

在上报国家相关部委的汇报材料中,国家电网建议,对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丰富的风电资源、太阳能资源、煤电资源实施综合开发、互济配合、打捆外送,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弥补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灵活调峰电源不足的局限,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和电网的安全承载能力。

当前,国家电网皖电东送、锦屏-苏南、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等一批特高压工程已经核准开工并进入建设阶段。

根据规划,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初步建成覆盖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特高压交流电网和14条连接各类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电网输电能力将达到1.5亿千瓦,可满足发展1亿千瓦风电装机的需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并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风电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