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地热新政捧起热泵等相关设备需求高潮

2013-02-18 10:21来源:海通证券关键词: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海伍德泰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热供暖和地热发电是“十二五”期间国内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热泵形式的浅层地热能建筑用能利用是现阶段国内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发展目标方面,文件提出:到2015年,基本查清全国地热能资源情况和分布特点,建立国家地热能资源数据和信息服务体系,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形成地热能资源评价、开发利用技术、关键设备制造、产业服务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形成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

现阶段发展重点方面,文件提出: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浅层地热能的规模化应用;在资源条件适宜地区,优先发展再生水源热泵(含污水、工业废水等),积极发展土壤源、地表水源(含江、河、湖泊等)热泵,适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提高浅层地温能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重点在地热能资源丰富、建筑利用条件优越、建筑用能需求旺盛的地区,规模化推广利用浅层地温能;鼓励具备应用条件的城镇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同步推广应用热泵系统,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热泵系统,鼓励既有燃煤、燃油锅炉供热制冷等传统能源系统,改用热泵系统或与热泵系统复合应用。

我们判断“十二五”期间国内还需建成地热供暖面积3.5亿平方米左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左右,热泵压缩机和螺杆膨胀机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关键设备。2012年3月12日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地热能利用技术及应用》描述了国内地热能利用的实际情况:

(1)中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全国地热资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展现代意义上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浅层地热能利用目前是中国地热能开发应用的主要方式;

(2)总体上看,中国的地热能利用已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西安、北京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重庆为代表的地表水水源热泵供热制冷,以大连为代表的海水源热泵供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以及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

(3)地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水和蒸汽为动力源的发电技术,其原理类似于火力发电,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中国利用地热发电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曾一度建有10余座地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8万千瓦,但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目前缩减为约2.4万千瓦,据世界地热发电第18位;80年代起,我国开发了螺杆膨胀动力机中低温地热水发电技术,建立了5千瓦的实验机组;

(4)截止2009年底,中国地热能直接利用的总装机容量达到889.8万千瓦,每年直接利用地热能达7.53*1013千焦,居世界第一,其中地源热泵应用约521万千瓦、占近六成;

(5)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球(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由地能换热系统、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所组成;目前,中国地源热泵技术的建筑应用面积已超过1.4亿平方米,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预计将完成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面积3.5亿平方米左右,按每平米200-300元的投资强度,总投资金额可达700-1050亿元。

本次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重点对地热能资源评价技术、地热发电技术、高效率换热(制冷)工质、中高温热泵压缩机、高性能管网材料、尾水回灌和水处理、矿物质提取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依托地热能利用示范项目,加快地热能利用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对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关键设备市场容量估算方面,地热发电螺杆膨胀机组按每千瓦1.2万元的单价计算则7.5万千瓦装机容量对应的螺杆膨胀机需求金额可达9亿元,热泵压缩机组方面按每万平方米50万元的单价计算则3.5亿平方米供暖面积对应热泵压缩机组需求金额可达175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电技术查看更多>地热发电查看更多>海伍德泰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