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概览
当您面对各种各样的仪器连接总线时,可能会很难为自己的应用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可以说每个总线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相应的优化技术。因此,请您先问问自己如下四个问题,比较一下最常见PC总线的功能选项,即可作出决定。
什么总线可以用在仪器和计算机上?
我需要什么样的总线性能?
该仪器将要用在什么环境中?
设置和配置总线的难易程度如何?
更多关于仪器控制总线的信息
常见总线的选择指南
仪器控制硬件总线概述
1.什么总线可以用在仪器和计算机上?
一款仪器通常会提供一个或更多个总线选择,用于仪器的控制;PC通常也会为仪器控制提供多种总线选择。如果PC上没有自带连接到某种仪器的总线,您也可以通过一个插件板或者外部转换器来添加总线。用于仪器控制的总线类型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用于与机架式仪器连接的独立总线,包括测试与测量专用总线,如GPIB总线,以及其它PC标准总线,如串行总线(RS232)、以太网总线和USB总线。您也可以使用一些独立总线作为与其它独立总线转接的媒介,例如USB至GPIB转换器。
内嵌于模块化仪器的接口总线包括PCI、PCI Express、VXI、和PXI。您也可以使用这些总线作为一个媒介,为不具备独立总线的PC添加独立总线,例如:使用 NI PCI-GPIB控制器板卡。
2. 我需要什么样的总线性能?
影响总线的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包括:带宽、延迟和仪器实现方式。
带宽是数据传输的速率,它通常以百万比特每秒为单位测量。
延迟是数据传输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例如,通过以太网传输时,大的数据块被分解为小片段,然后以多个数据包的方式发送。延迟就是其中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
总线软件、固件和硬件的仪器实现方式将影响总线性能。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是生来一致的,无论是用户定义的虚拟仪器还是厂商设计的传统仪器,在仪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折中措施,都将影响仪器性能。虚拟仪器的一个好处就是:最终用户作为仪器的设计者,在仪器实现的过程中,自己就可以作出最优的折中决定。
图1. 比较主流测试和测量总线的理论带宽与延迟。
3. 该仪器将要用在什么环境中?
在开发一个仪器控制应用时,充分考虑其部署环境是很重要的。您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仪器到PC之间的距离,以及接口和电缆的坚固性。这两个因素在为仪器控制系统选择总线时至关重要。
仪器到PC之间的距离
如果您的仪器离PC很近(小于5米),您就可以灵活地选择任意一种总线类型。如果您的仪器远离PC,例如,在另一个房间内或另一幢大楼里,那么您应该考虑分布式仪器控制系统的体系架构。分布式仪器控制系统中可能包括扩展器、中继器、LAN/LXI, 或者LAN转换器(例如,以太网至GPIB转换器)。
接口和电缆的坚固性
如果您的仪器处在充满噪声干扰的环境中,例如工业环境,那么您可以考虑使用提供保护的接口总线,隔离环境干扰。例如,在一个生产车间里,GPIB或者USB将是一个更加合适的选择,因为它的电缆锁定牢靠,具有坚固耐用的屏蔽指标。
4. 设置和配置总线的难易程度如何?
当您在选择总线接口时,请注意其设置和安装方式。某些仪器部署在有许多用户交互的地方,例如实验室中,这是就应该考虑选择SUB总线接口,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与用户习惯一致。对于需要考虑安全性的仪器控制系统,您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部门可能会禁止使用以太网/LAN/LXI等总线。如果您确定以太网/LAN/LXI对于您的仪器控制系统来说是最佳总线接口,那么当您将其部署在一个需要考虑安全性的环境中时,应该在整个设计实施过程中与信息技术部门协同工作。
5. 常见总线的选择指南
表1. 常见的仪器硬件总线的简要介绍
6. 仪器控制硬件总线概述
GPIB
通用接口总线(GPIB)在独立仪器中是一种最常见的I/O接口。GPIB是8位并行数字通信接口,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 Mb/s。一个GPIB控制器总线可以最多连接14个仪器,并且其布线距离小于20米。但是,您可以通过使用GPIB扩展器和延长器克服这些限制。GPIB电缆和连接器种类丰富,并且是工业等级的,可以用于任何环境中。
GPIB不是一个PC工业总线,很少用于PC上。但是,您可以使用一个插件板,如PCI-GPIB,或者外部转换器,如NI GPIB-USB,将GPIB仪器控制功能添加到PC上。
浏览基于GPIB的仪器控制产品
串行总线
串行总线是主要用于老式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的设备通信协议,请不要将其与USB混淆。在很多设备中,串行总线是最常见的仪器通信协议,而且很多与GPIB兼容的设备还具有EIA232端口。EIA232 和EIA485/EIA422也可以被称作RS232和RS485/RS422。
串行通信的概念很简单。串行端口每次发送和接收一个比特的信息。虽然它比每次传输整个字节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行总线更简单,而且使用距离更长。
通常情况下,工程师们使用串行接口来传输ASCII数据。他们使用三个传输线路来完成通信:地线、发送线和接收线。因为串行通信是异步的,端口可以在一条线路上传输数据,而在另一条线路上接收数据。其它线路可用于信号握手,但并不是必须的。串行通信的关键指标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两个串行端口若要进行通信,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浏览基于串行通信的仪器控制产品
USB
通用串行总线(USB)主要是用于与PC连接的外围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扫描仪和磁盘驱动器等。在过去的几年中,支持USB连接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USB是一种即插即用技术,当添加一个新设备时,USB主机自动检测该设备,发出询问以识别该设备,并为其配置合适的设备驱动。
USB 2.0对于低速和全速设备是完全兼容的。其高速模式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高达480 Mbit/s (60 MB/s)。最新的USB3.0规范具有超高速模式,其理论数据传输速率可高达5.0Gbit/s。
虽然USB总线的设计初衷是针对PC外设,但是它的速度、广泛的适用性以易用性,令其在仪器控制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USB总线在仪器控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USB线缆不是工业级标准的,可能在充满噪声的环境中导致数据丢失;另外,USB线缆没有锁紧装置,线缆可以很轻易地被拔出PC;而且,即便使用了中继器,USB线缆的最长传输距离只有30m。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测量系统中,可以进行通用的网络连接以及远程数据存储。目前,全世界拥有超过一亿套配置以外网接口的计算机。而且,以太网还提供了用于仪器控制的功能选项。以太网是基于IEEE 802.3标准定义的,理论上可支持10Mbits/s(10 BASE-T)、100 Mbit/s (100BASE-T)和 1 Gbit/s (1000BASE-T)的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100 Mbit/s (100BASE-T)以太网。
基于以太网的仪器控制应用充分利用了以太网总线的特点,包括远程仪器控制、简便的仪器共享方式、以及易于使用的数据结果的发布功能等。此外,用户还可充分利用公司或者实验室中现有的以太网络。然而,对于某些公司来说,以太网的这种特点还会带来一些麻烦:公司网络管理员可能需要介入到仪器应用的开发之中。
基于以太网总线的仪器控制还有其它缺点,例如可能存在实际传输速率、传输确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虽然以太网总线可以实现高达1 Gbit/s的理论传输速率,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网络同时也被其它应用占用,而且存在数据传输失效等问题,这种理论传输速率很少能够真正实现。此外,由于传输速率不稳定,以太网很难保证数据传输的确定性。最后,对于一些敏感的数据,用户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完整与保密。
浏览基于以太网的仪器控制产品
PCI
PCI总线通常不直接用于仪器控制,而是作为一种外设总线,通过连接GPIB或者串行通信总线来实现仪器控制。此外,由于其PCI总线带宽较高,常用于模块化仪器的背板总线,此时,其I/O总线内置于测量设备中。
浏览基于PCI总线的仪器控制产品
PXI
PXI(面向仪器系统的PCI扩展)基于PCI平台,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坚固总线。PXI结合了PCI的电气总线特性与CompactPCI的坚固性、模块化及Eurocard机械封装的特性,并添加了专门的同步总线和重要的软件特性。这些技术使得PXI总线成为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高性能、低成本部署平台,应用于诸如生产线测试、军工与航空航天、机器状态监控、汽车以及工业测试领域。PXI在1997年完成开发,并在1998年正式推出,它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对复杂仪器系统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开放式工业标准。如今,PXI标准由PXI系统联盟(PXISA)所管理。该联盟由超过65家公司组成,共同推广PXI标准,确保PXI的互换性,并维护PXI规范。PXI在模块化仪器平台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种平台基于紧凑、高性能测量硬件,并集成了定时和同步资源,对于传统的独立仪器来说是理想的替代产品。
浏览基于PXI总线的仪器控制产品
PCI Express
PCI Express与PCI相似,通常不会直接用于仪器控制,而是作为一种PC外设总线, 用于连接GPIB设备进行仪器控制。但是,由于PCI Express总线速度极高,可以用作模块化仪器的背板总线。
浏览基于PXI Express总线的仪器控制产品
VXI
VXI(面向仪器系统的VME扩展)总线是针对多厂商工业仪器标准的首次尝试。VXI最初在1987年推出,接着被定义为IEEE 1155标准。VXI总线的缺点包括:缺乏软件标准,无法显著提升系统吞吐率;而且由于VXI不使用标准的商用PC技术,无法降低系统成本。
想了解更多有关NI仪器(美国国家仪器)控制方面的信息,请访问下列页面:http://www.ni.com/instrument-control/zhs/
想了解LabVIEW如何使得仪器控制更加的快捷简单,请访问下列页面观看视频演示:http://zone.ni.com/wv/app/doc/p/id/wv-1508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进入风电行业十年间,穆格专注变桨这一件事,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为全球的风电场业主和风机制造商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运维和发电成本,穆格做到了。文/王子薇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注:本文为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穆格风电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罗洪涛今年,已经是穆格公司(以
当下,正值清洁能源产业技术迭代之际,对于参与者来说,当下更是进行市场开拓的大好时机。而国务院于日前发布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更是将清洁能源作为重点。明确指出到2020年,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总量高要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8%,而产值规模更是要达到1.5万亿。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当下各地
敖小强家族:雪迪龙员工享股权,设立并购平台字号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敖小强雪迪龙总裁敖小强持有雪迪龙公司66.67%股份。截至理财周报富人资源实验室7月5日统计,雪迪龙家族股权财富总计为31.14亿元。排在中国家族财富榜268位。根据雪迪龙2012年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内,雪迪龙实现销售收入3.79亿元,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985.86千万元。敖小强现任北京雪迪龙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常务理事,高级工程师。敖小强1985年从华南工学院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分析仪器厂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98年创建北京雪迪龙自动
概览在开发仪器控制系统时,驱动软件常常被忽视。驱动软件是处理仪器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层。尽管硬件的性能指标很重要,但若使用了较差的驱动软件会对整个系统的开发时间和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控制仪器:通过直接I/O命令,或者使用仪器驱动。在选择一个用于与仪器通信的驱动软件时,需要注意如下5个方面:1. 我该使用直接I/O命令还是仪器驱动来控制仪器?您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控制仪器:通过直接I/O命令,或者使用仪器驱动。通常,大家会选择仪器驱动的方式,因为这样效率更高,节省时间。直接I/O命令如果您无法找到某个特定仪器的驱动,或者不需要使用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通过产业规划、税收调控等措施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并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国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近日,北京和利时公司一举中标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仪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生产,这是我国自主技术第一次进入核电装备的“神经中枢”。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公司执行副总裁 孙强毅:这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技术对这个领域的垄断,降低了核电站的建设成本。
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是整个电力供应保障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中同时予以高度重视并对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如何建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进而大幅度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的安全稳定与和谐社
2016年度首发工业大数据应用智造沙龙汇于3月11日在中国长沙举行,该活动立足于探索三一重工在工业世界里如何实现智能化转型、大数据如何成功打造了三一指数。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Instruments,简称NI)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2015年7月,三一重工入选中国智能制造示范点企业,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首批入
自2009年提出物联网概念以来,物联网在我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实现物联网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总体目标,今年我国更是发布了互联网+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那么,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这些概念与物联网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近日,一场围绕物联网、互联网+等为主题,重点探讨如何利用现代通信前沿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为内容的2015全国互联网+工业制造高峰论坛在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国家大学科技园隆重举办。那么到底物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又是怎么理解?他们对中国未来制造业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新工业革命正朝我们迎面扑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常在耳边回响,机器人、物联网、智能化就在我们身边,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而言,已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中国制造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目前
NI(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Instruments,简称NI)作为致力于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解决方案来应对全球最严峻的工程挑战的供应商,近日宣布推出了用于NI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全新相量测量单元(PMU)硬件平台。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深入了解电网的健康状态,以便开发定制的测量解决方案来满足不断变化的
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对于计算机、通信、控制与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深度融合越来越密切,同时,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要求也日益迫切,作为现代化测试、测量、控制和设计等最先进技术的提供者和领导者,NI将结合能源电力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及行业热点,为
2015年 2月6日, NI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 作为致力于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解决方案来应对全球最严峻的工程挑战的供应商,今日宣布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共同成立“智能工业控制技术实验室”。NI将为中国大物理前沿科学研究领域提供智能工业控制、机器视觉、高速信号处理等技术和平台,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共同提升在高能物理科学研究领域及大型科学装置的开发及控制效率,以应对更加严苛的挑战。中科院高能所东莞分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贾学军和NI中国华南与西部大区经理陆达豪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此联合
日前,广东人社发布了三季度广东省十大紧缺职业排行榜,其中工业自动化行业占据七成。当今世界,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据了解,2013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增速为2.1%,预计未来五年即2014-2018年自动化市场增速分别为4.3%、4.5%、4.9%、5.1%和5.0%。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对自动化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薪资福利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就来看看全球自动化行业那些高薪资的“金疙瘩”吧。美国国家仪器(NI)美国国家仪器(NI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简称NI)近期和瑞典隆德大学近日宣布合作开发大规模多入多出(MIMO)系统原型测试台。该测试台由一个具有100个传输和接收节点的大规模MIMO基站组成。研究人员能够将用于仿真移动设备的多个用户设备链接至大规模MIMO基站。这些设备可仿真真实的场景,用于比较大规模MIMO的真实性能和理论性能。大规模MIMO在5G通信领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旨在解决下一代通信系统面临的容量和能源挑战。隆德大学和NI合作开发大规模MIMO测试台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该原型用了100多条天线,是同类应用中最大和最
全球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行业领导者如何制定商业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提升工厂和设备利用率,产量,产品质量,可用性,安全性,以及带来绩效,极大地影响自动化的资本投资。自动化供应商,特别是PLC和基于PLC的PAC供应商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形势看好,这些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帮助企业面对提高生产力,降低产品成本,降低工厂运营费用以及提高投资回报率。PAC产生的背景目前很多现代化的工业应用需要更多的功能要求,如网络连接、设备互用、企业数据集成等,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基于离散-逻辑控制的PLC所能提供的功能。想要基于PLC的系统实现这些功能,必须用单独的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