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新机会(图)

2013-03-15 11:46来源:新商务周刊关键词:能源新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新机会

未来,中国企业“创新”之路已经显现:一方面是通信技术和云计算领域展现出的技术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应用与服务的领先性与适用性。

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回归制造业,但是回归的是高端路线,其中绝大多数是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CCS、新一代核能发电、第二代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所以,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共识是:以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为基础和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正走向尾声,而石化资源危机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熵账单,正倒逼主要经济体加速转变现有的增长模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Rifkin)曾指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将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极大地改变全球的生产和生活。里夫金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无论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最终会否成真,对于中国而言,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能源消耗的不断攀升,改革开放30年所形成的工业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摆脱危机和求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引领还是趋从,核心在创新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设想是用信息技术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从新能源的开发到存储再到上网的过程。所以新能源可以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根本。

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包括五个方面: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其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力能源;将世界上每一栋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实现能源的自产自销;发展和应用氢能等存储技术,使每栋建筑成为剩余能源的储备设施;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其五大洲的全球电网,也就是能源互联网,使所有的微型发电厂通过网络买卖和共享剩余能源;普及电动燃料电池汽车,使其通过全球电网充电或者出售剩余的电量。

人类历史上,前两次工业革命,其内核无不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技术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波澜壮阔的社会进化。所谓“工业革命”,它是内生而主动的。时光回溯,中国在以往两次改变人类进程的工业革命中,表现得实为尴尬。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无奈举措下匆忙学步;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以能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恶化以及恶性竞争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美好的增长数字在人口、资源、环境的重压下,犹如一片开满鲜花的沼泽地,正在淹没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美丽幻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第三次工业革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