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煤炭进入“纯市场化交易”新时代

2013-03-18 11:01来源:汇能资讯 李贵关键词:煤炭煤电联动火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的煤炭价格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继一月份神华集团与大唐电厂就煤炭交易和价格问题达成共识后,神华集团随后又分别与其他四大发电集团以及浙能、粤电等大型电企就价格问题达成共识,对煤炭交易和买卖形成定价方案。即:神华煤在北方港口的实际交易价格,按照当周“神华集团挂牌煤价”下调10元/吨为依据,具体价格实行7天一更新。

去年,神华集团煤炭销售量达到4.646亿吨,占据中国原煤消费量的1/7,在北方港口的下水煤炭数量接近2亿吨,下水煤数量占全国煤炭一次下水量的31%,外销数量和港口中转量远超过中煤和同煤集团,是煤炭企业的“龙头老大”。中转量的高位、实力的雄厚,促使神华集团在电煤定价方面具有风向标作用。神华集团的的煤炭定价标准,成为其他煤企学习模仿的典范,也成为中煤、同煤、伊泰、山煤、焦煤等“三西”大型煤炭企业签订煤炭买卖合同的参照标杆,同时,这也标志着煤炭市场已经进入“纯市场化”交易新时代,过去的价格双轨制已经一去不复返。

去年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宣告自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取消对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有关规定,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政府不再干预。运作多年的电煤价格并轨改革终于破冰前行,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也意味着历时16年的电煤价格“双轨制”就此终结,我国进入到了煤炭交易市场化的新时代。

电煤价格“双轨制”是指在煤炭价格逐步放开后,电煤供需双方依据的两种不同定价机制进行交易和买卖。一种是年初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签订的重点合同煤价,这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锁定一年供应量,主要考虑照顾国家重点电厂和钢铁企业;另一种是市场煤价,价格随行就市,相对较高,是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进行波动,市场价销售促使煤企受益匪浅。

多年以来,我国煤、电这两个同属于一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行业一直呈现着极为罕见的不和谐格局。在早期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煤炭和电力的生产、价格都实行指令性计划,双方运行体制高度一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煤炭首先进入市场化变革,实现了随行就市的定价机制,但是电价却依旧是政府定价,“市场煤,计划电”矛盾开始显现。进入21世纪,随着煤炭进一步放开,煤炭企业盈利能力得到加强,利润逐年大幅提高,市场煤的价格也出现飙升,最高时,2008年7月份,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煤在北方港口的平仓价格卖到1050元/吨,比当年的重点合同煤贵一倍以上。然而,电价却一直被“计划”束缚着,盈利水平连年走低,2008-2011年间五大电力集团火电板块连亏四年,累计亏损921亿元。

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援手发电企业。为了缓解电企经营压力,发改委牵头,联合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运销协会、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每年签订购销合同,强制煤炭企业以优惠价格向电力公司保证供应一定数额的煤炭,其价格比市场煤价格低200元左右,有的甚至低50%;并且合同煤有铁路和港口的车船运力作保障,还以铁路运力为指标,约束重点电煤合同的执行。在煤炭供应紧张,运输瓶颈犹在,市场煤价暴涨,电价机制不完善的格局下,重点合同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发电企业的利益,保障了电厂的供煤。然而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由于利润少,大多不愿意履行价格偏低的重点合同,其兑现率往往较低,或者煤质难以保证。除了兑现率低以外,在每年年初的煤、电企业签订煤炭合同时,必会上演两者间的“顶牛”大战,致使谈判年年陷僵局。最后的结果,经常是由发改委、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做工作,煤电双方互相让步,最终勉强签下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煤电联动查看更多>火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