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风电开发商:海外生存法则

2013-03-19 17:52来源:《能源》 作者:范珊珊关键词:风电整机制造风电开发风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何平衡风电场收益与风险是开发商“走出去”必须权衡的问题。

风电整机制造商“走出去”不同,风电场开发商的海外市场拓展更加谨慎。海外项目开发存在哪些风险,开发商又要掌握哪些生存法则?

一度被闹得沸沸扬扬的三一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事有了最新进展。当地时间2月28日上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为该案举行首场听证会,此次庭审属于程序审查,没有进入实体的审理,双方激辩的焦点是法院是否对这起案件有管辖权。

看起来三一在美国市场的遭遇是近几年风电企业“走出去”中的个案,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其所遇到的潜在风险值得风电企业关注。

在过去几年,国内市场风机价格战四起,风机制造商纷纷选择寻找海外市场,并在海外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华锐董事长韩俊良甚至将未来五年的目标定为,海外市场收入要达到总销售收入50%。

“风机制造业在国内产能过剩,‘走出去’是今后的必由之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国际市场的运营、服务成本确实比国内高很多。我们目前在积极进行海外项目拓展,采取多种方式:一是直接销售,二是进行EPC建设,三是提供融资,四是自己投资一部分,希望今年有大的突破。”国电科环副总经理、联合动力总经理张滨泉在接受《能源》杂志采访时如此表示。

除了风机制造商看好国际市场,风电运营商们对国外风电市场也伺机而动。事实上,相较于风机制造商在海外市场到处开花的情景,风电开发商在海外投资的风电项目却屈指可数。

在海外许多风电场的设备招标会上,经常会发现中国制造商的身影。为了售出更多的风机,他们单刀直入,希望斩获更多的订单,一些制造商甚至扮演了开发商的角色——在开发好风场将自家风机安装后,将风场卖出。

那么,与制造商们相比,开发商有着怎样不同的投资维度?对于拓展海外市场的开发商而言,还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

海外项目进展缓慢

在大唐新能源公司海外业务部副主任时文刚看来,这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思维路径。“设备厂商海外市场开拓方式灵活,一般以推动设备销售为目的,多承担短期风险。但是我们投资目的是风电场的长期资产运营,因而必须考虑更多的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作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也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目标——18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其中海上风电100万千瓦,海外市场100万千瓦。”在龙源电力成立二十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特意强调了这两个100万。

虽然这两个100万千瓦在总装机目标中占比并不太高,但对龙源电力而言意义非凡。令谢长军担心的是,完成100万千瓦海外装机有困难。

早在2011年7月,龙源电力就在海外市场首次斩获风电项目。其所属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公司与加拿大梅兰克森电力公司,在北京签署加拿大风电项目股权收购协议,收购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风电项目,装机规模为10万千瓦。彼时,谢长军对媒体表示,此项目花费精力和心思要超过其他项目10倍以上。

加拿大项目的成功是龙源电力在海外市场迈出的第一步。同时,也在美国、南非等国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并且先后在南非、美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成立了海外项目筹建处。2010年11月,龙源电力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南非穆力洛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南非风电合作开发协议,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开发南非风电项目。2011年1月,中国国电与美国UPC管理集团签署了《风电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风电领域开展广泛的战略性合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整机制造查看更多>风电开发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