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存?还是废?电煤长协合同结局难定

2013-03-26 18:0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马建胜关键词:电煤煤炭动力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信息咨询机构安迅思息旺能源透露,神华、中煤与各大电力集团2013年电煤谈判已经落实,谈判结果为无长协煤、市场煤之分,统一浮动作价,价格以环渤海指数为基准,以当周环渤海指数减10元与客户结算。至此,去年12月份开始的电煤谈判历时近3个月后告一段落。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1月18日,2013年煤炭产运需衔接汇总煤炭合同18.91亿吨。而2012年神华集团煤炭销售量达到4.646亿吨,占中国原煤消费量的1/7,因此,神华集团在电煤定价方面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

然而,此消息并未得到相关煤炭或电力集团公开证实,相关专家也质疑消息的准确性。安迅思同时认为,在历经长时间谈判之后,煤企和电企签订的电煤合同浮动作价,标志着中国电煤市场真正进入了“自由市场”时代,电煤价格至此将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对于这种观点,业内专家也表示判断过于乐观和草率。

相反,业内普遍认为神华集团先前透露的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个协议方案中,合同煤价将会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联动,在当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煤价的基础上下浮10元/吨,但市场煤和合同煤的比例保持在3:7。

相关专家认为,“70%的合同用长协价,30%的合同用现货价”,这一框架更加符合当下煤电双方谈判的实际,如果电煤价格完全参照市场价,那么中长期协议就会丧失存在的意义。同时在煤电联动机制不成熟、没有具体可操作措施方案的前提下,发电企业在签订电煤合同时会慎重考虑完全参照市场价格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不会轻易签订全部订货浮动定价的协议。

另外,完全以环渤海指数为参考的做法也欠考虑,因为煤电双方都有在某个时间段内操控市场的可能,市场行情指数或出现有失公允的情况,完全以此为参照不够科学。

同时,有专家表示,煤炭作为基础性能源,煤炭供需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电煤价格变动对下游各行业影响很大,且煤炭在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属于支柱性产业,若价格完全市场化,容易引起市场混乱。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仍将宏观监控电煤价格,一旦电煤供需出现极大转变或电煤价格出现巨幅波动,不排除国家出台应急政策干预电煤市场的可能。

2013年是电煤价格市场化元年,由于对未来电煤价格走势判断存在很大分歧,以及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规避经营风险的诉求,煤、电双方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但随着市场变化趋势的逐步稳定,以及一些合同方式的成功实践,煤、电双方会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有约束力和履约率高的电煤合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