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中国煤炭等传统能源应如何转型?

2013-04-02 10:54来源:中国矿业报 李丹关键词:煤炭能源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世界能源使用结构的变化,煤炭用量正在逐渐下滑,全球石油的储量也有限,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已经被各国提上日程。温家宝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且使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那么,在新形势下,传统能源基地应该进行怎样的升级转型发展?就此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山西省朔州市市长李正印。

记者:请问您怎么概括朔州市?

李正印:朔州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正好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朔州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它是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早在秦朝的时候就设了马邑县;朔州的名胜古迹很多,现在有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朔州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座城市。1979年,邓小平在出访美国的时候,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会谈,决定在朔州开发露天煤炭。因此,可以说朔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第一个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诞生地。朔州的露天煤矿于1985年正式开工建设,1987年正式建成。因为从这个项目开始,我国才拉开了引进国外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的改革开放序幕。

记者:众所周知,朔州是一个以煤电为主的重化工基地。请问朔州的工业特色体现在哪里?

李正印:朔州有几个支柱产业:煤炭、电力、乳制品、陶瓷。但目前来看,朔州的这种发展模式还需要转型。因为它主要还是依赖资源和煤炭,依赖电力,下一步将要向综合能源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养殖基地和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的方向发展。

记者:综观2012年全球乃至中国的经济形势,现在到了一个经济转型的深水区。您觉得朔州是不是到了一个转型阶段?

李正印:朔州现在正面临着转型机遇。2010年国务院批准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成为转型改革配套实验区。为山西这样一个能源重化工省份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而这给山西第一大产煤市朔州也提供了转型机遇。我们要在煤炭资源还没有枯竭的时候,早做转型准备,跳出一些城市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资源诅咒”。

记者:朔州市将如何推进产业转型?

李正印:首先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朔州是煤炭基地,煤炭探明储量约为420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1/6。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能源支撑,所以我们还要把煤炭的支撑作用发挥好,但是煤炭工业的发展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要对其进行改造提升。这几年来,朔州的地方煤矿由134座减少到了66座,办矿的主体由119个减少为27个;矿井的单产能力由原来的45万吨提高到了120万吨以上,全部是机械化开采,提高了资源回采率,也提高了科技贡献率,使煤炭工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像过去的这些小煤窑的回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现在整合成大矿,实现机械化开采后,回采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