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台媒:应强化核四“公投”理性程度

2013-04-07 17:53来源:中国台湾网关键词:核电台湾核电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针对岛内核四“公投”议题,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4月5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台当局主张用“公投”来解决核四议题,有一个理性假定的基本前提,但这个假定恐怕站不住脚,是个假象而已。文章直言:台当局现在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强化整个过程的理性程度。

社评摘编如下:

不管何时举办核四“公投”,我们可以预期,这个议题将会持续延烧,即使是在“公投”结束之后,仍然不会熄火。这样的预期可能与台当局的预想有所不同。事实上,台当局主张用“公投”来解决核四议题,它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理性的假定。这个理性的假定包括民众会有理性的态度来做选择,如果民众能够得到足够的资讯,也包括民众会理性接受“公投”的结果。我们认为,这个理性的假定恐怕站不住脚,换言之,完全理性只是一个假象而已。

决策者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对核四议题很多人早就有了定见,或者说已经有了看待核四问题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资讯会被过滤,甚至于对不同的资讯抱持否定的态度,根本不予接受。很多艺人或文化界人士反核,或许对核能安全没有充分的资讯,但也不能说他们完全没有资讯基础。

决策者也很容易假定民众会理性接受“公投”的结果,这或许适用于其它议题,但对核四这样的议题,恐怕不会因为一次“公投”就完全定案。以目前情况来推断,双方的差距可能不大,而反核者的态度又较为强烈,一旦“公投”的结果是续建,我们实无法预期反核者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届时必将是另一波抗争的开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康尼曼已明白指出,核四“公投”很难由社会做理性的决定,而且“公投”题目的拟定必然会影响“公投”的结果。依此逻辑推论,“公投”的结果很可能是另一波反核抗争的开始。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台当局已经决定“公投”。尽管完全理性是一个假象,但理性仍然是一个程度之别。台当局现在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强化整个过程的理性程度。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任问题。反核者对于核能专家,乃至于当局所提供的资讯都抱持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的态度不仅增加沟通的困难,也使得资讯的效用降低。为了化解这个问题,我们建议由反核团体推荐的专家与当局推荐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资讯委员会”,其任务就是提供给民众客观而且正确的资讯。有了可信任的资讯,才能形成沟通的基础,才能期待民众的思维中增加理性的成分。

其次,就如同康尼曼在他的名著《快思慢想》中所说,同样的资讯,不同的提法会有不同的意义。简单来说,死亡率和存活率这两个概念,其客观意义完全一样,但进入人的心智就会形成不同的认知,进而影响判断。以核四“公投”为例,双方都知道提法会影响结果,因此最理性的方式,就是不要由单方来决定题目,而是彼此共同决定,唯有如此,双方才有理性的基础来接受“公投”的结果。否则,题目由当局订,如果“公投”不符反核者的预期,而差距又很小,结果必如前述,那将是另一波反核的开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