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特高压或解我国风电之困

2013-04-17 09:35来源:中国能源报 王旭辉关键词:风电装机弃风风电并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弃风之痛:通道困

弃风,只是风电并网消纳难、弃风问题逐渐严重、风电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最直接的反应。首先,这和我国风电资源禀赋与地理分布的条件有关。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认为:“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这些地区的消纳能力有限,又受跨区输送通道建设滞后的影响,致使矛盾越来越突出。”

其次,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风电消纳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全国联网能力,难以适应下一步风电大规模发展和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需要。“现在国家电网消纳的5000余万千瓦风电,也是我们在区域之间有一定联网,加上统一调度、统一安排负荷,才努力实现的。”欧阳昌裕说。

第三,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国家电监会在2011年《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里也指出,“三北”地区风电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报告》中举例,目前河北地区已投产、核准和取得路条文件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490 万千瓦,远超原《河北省风电发展规划》中2015 年达1013 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

甘肃电力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说:“如果风电、电网和用电不能统一规划,风电发展太快,电网无法同步发展,风电难免遭遇并网难的问题,市场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必然凸显。”

此外,张国宝也指出:“弃风、弃水现象的存在,就是因输电线路建设滞后、外送通道不畅。一方面雾霾肆虐饱受垢病,另一方面清洁能源又大量弃用,实在是不该。究其原因主要是特高压争议久拖不决,至今电网规划没有出台,有电送不出来。”

破局之路:特高压

众所周知,“风电三峡”是张国宝首创的理念,在业界广为传播;而他同时提出的“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理念,却在某种程度为人们所忽视、淡忘。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羡崇表示:“扩大风电的消纳范围是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重要途径,风电的出力特性要求风电接入的电网具备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能力。”张国宝曾明确指出:“‘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是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必由之路。风电、太阳能仅占全国发电量的2%,消纳这点电力根本不是问题。”

根据国网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三华”地区(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交流线路将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同时将新建11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到2020 年,将建成以“三华”地区为核心,联结我国各大区域电网和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骨干电网。据测算,1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是500千伏的4倍多,输送距离是500千伏的2倍。按照规划,“三纵三横”特高压电网建成之后,到2020年,可以把“三北”地区7000万千瓦风电送到“三华”地区。

同时,业界专家还表示,除技术层面外,国家应抓紧完善配套政策。如出台风电基地配套跨省区消纳的电价机制,适当提高风电接网费用的补贴标准等。“目前中国基于大型风电场、大电网出现的并网和消纳难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来不曾遇到过的,但并非不可解决。”严陆光谈到,“关键是要靠提前规划风电建设,其他的一切都要基于这个前提。”

欧阳昌裕坦言:“科学发展、统筹规划是我们从风电大国走向风电强国的关键。”如今新能源和电网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特高压技术也已经成熟,大规模开发新能源的条件已经具备,“风电第一大国的明天依然值得期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装机查看更多>弃风查看更多>风电并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