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哈萨克斯坦逐渐走出核阴影

2013-05-22 09:39来源:中国能源报 张琪关键词:核电站核燃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试验噩梦

“作为苏联核武器的试验场,哈萨克斯坦民众与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政策项目负责人托格扎·卡萨诺娃称,“所以,哈萨克斯坦大多数人都是核裁军的支持者”。

冷战刚开始时,斯大林就选择了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一个偏僻地区——塞米巴拉金斯克市,测试前苏联的武器炸弹。痛苦的噩梦从1949年8月29日开始,被称为前苏联“第一闪电”的2.2万吨核武器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了第一次试爆。

虽然前苏联当局知道试验会产生严重的核辐射,但仍执意进行,完全没有考虑到对当地居民和环境造成的影响。1949-1989年间,前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了456次试验,其中包括340次地下试验和116次地上试验。由于试验场周围没有任何屏障阻隔,塞米巴拉金斯克因此成为世界辐射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2006年广岛大学放射性物质与医学研究机构调查,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约1.6万人受核辐射直接影响,1.2万人受间接影响,试验场方圆60公里区域的自杀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四倍以上。

前苏联的“核伤害”激发了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的第一次反核运动。1989年,哈萨克斯坦的人民代表曾公开在全国电视转播中批评前苏联造成的核危害。同年,5000人聚集在阿拉木图的国家作家联盟总部前,掀起了反核的高潮。接下来的几年,反核人士对苏联政府和哈萨克斯坦不断施压,意在摧毁所有核设施。

前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继承了1410枚核弹头,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的第四个核大国,相当于英国、法国和中国核力量之和。

这也令哈萨克斯坦成为反核势力的众矢之的。哈国政府经深思熟虑后认为,拥有核武器无疑相当于坐在火药桶上:位于不稳定的后苏联地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相当于将哈萨克斯坦置于核强国的瞄准镜下,而在此之前哈国人民和环境已饱受了多年的核危害影响。

基于此,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位于国内的“世界第四大核武器库”,自愿将核弹头返还给俄罗斯,并于1991年8月29日关闭了当时世界第二大的核武器试验场——塞米巴拉金斯克。

“正是因为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的迫害和持久的影响,才使得绝大多数哈萨克斯坦人支持政府的决定,摆脱留在前苏联的核武器。”卡萨诺娃说。

哈萨克斯坦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关闭核试验场的国家,奠定了其坚决的反核基调,促其坚定地走上了弃核之路。随着1996年哈境内的最后一颗核弹头运出国境,哈萨克斯坦真正实现了无核化。

接下来的几年,哈萨克斯坦又与所有相关反核武器国家进行合作,签署《里斯本议定书》、《核武器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达成共识,携手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

纳扎尔巴耶夫曾对《纽约时报》表示:“核威胁深深伤害了哈萨克斯坦,在前苏联时代,我们的国家一直被用作核武器试验场,虽然已过去了20年,但辐射的破坏性依旧存在。”

自放弃核武器后,哈萨克斯坦始终致力于防止核扩散,这也成为该国外交政策的核心。虽然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给哈国民众和环境造成了重大伤害,却也坚定了哈萨克斯坦和平利用核能的决心。

“哈萨克斯坦的核回忆是痛苦的,但同时也继承了前苏联的核基础设施,掌握了专业的核知识,对防止核扩散和发展核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卡萨诺娃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