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后水电”时代 “借”绿成功转型

2013-05-22 15:52来源:新华网关键词:水电开发水电产业水电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处秦巴山区、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湖北竹山县,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

暮春时节,记者随同全国文明办“十星”现场会的代表到这座有山有水的县城,探寻它的绿色转型之道,感受到满腔“绿色”情怀的湖北竹山,在阵痛、取舍、决然等各种“表情”间淬炼,辟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后水电”时代的抉择

竹山因山而名,因水而兴。八百里堵河贯穿全境,一路挽起崇山峻岭。县内潘口、小漩、龙背湾水电站的建设和投产,成就了竹山半个世纪的水电梦想。

这些数据让竹山人自豪: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达96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消耗标准煤8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据竹山县水电产业办主任贺昕介绍,近三年来,因水电开发每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多亿元,推动了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水电产业成为拉动竹山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但问题是,今后再也没有大的水电项目兴建了。”贺昕说,“靠水电‘起家’、水电一业独大的竹山,在‘后水电’时代用什么支撑?”

另外的数据则让竹山倍感责任重大:水电开发涵养了一库清水,每年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安全优质水源60亿立方米。竹山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护送一库清水进入北京是竹山重要任务。

对步入“后水电”时代的竹山而言,寻求经济持续增长,必须辟出一条转型新路。去年10月,投资4亿元兴建的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是竹山继水能开发之后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的绿色能源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大庙等地风能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

发展过程中,竹山人悟出:唯有绿色发展,才会生机无限,才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境界。“竹山的经济发展必须走绿色崛起之路,从水电工程拉动型、资源依赖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佘立柱的话是竹山“后水电”时代绿色崛起的宣言。

绿色崛起的优势

登上“竹山顶”极目远眺,在建的铜皮沟商贸物流园、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国际绿松石城尽收眼底,一幅绿色发展的画卷在层峦叠嶂间展开。半年内,县委书记佘立柱两次登临“竹山顶”,为竹山绿色转型专题做“顶层设计”。

在山高坡陡的竹山,注定每一步发展都得付出异常的艰辛。

站立科学发展的前沿重新审视竹山的山河,人们的视野拓宽了:蓝天、碧水、绿地,“人间桃花源、女娲补天地”,绣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堵河画廊”;51.24%的森林覆盖率,孕育了2600多种生物资源,常年保持一类水质的堵河,每年二级以上天气在360天左右,是不可多得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起伏的群山上有足量的风能、充足的光照,地下蕴藏着数十种矿产资源。

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者兼得?守着青山绿水的竹山人曾苦苦探寻通往富庶之路。

竹山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全县适茶面积大,但尚处于“有资源却无产业”状态。巴山食品、强生园油脂公司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加工1万吨油茶,成为鄂西北最大的油茶生产企业。到2015年,企业将带动全县种植油茶20万亩。

资源优势带来竹山绿色转型的希望。“绿色生态为竹山储备了具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也为竹山找到内生增长的动力之源。”县长龚举海说。在年初召开的县委扩大会上,向绿色转型为竹山勾勒出未来走向:以绿色为主色调,培植“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生态矿业”为主的“两绿三生”生态产业体系,将竹山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绿色能源基地和世界知名的绿松石之都。

竹山绿色崛起的棋局已经布下,以“两绿三生”为主的生态经济开启了竹山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航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产业查看更多>水电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