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继DCS后,现场总线系统是自动化领域的一重大技术跨越。这种集成了微机、网络、分布控制技术后建立起一种新的控制结构,将微处理器置于现场设备中,把现场单个、分散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变成网络节点;连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将过去采用点到点式的模拟量信号传输或开关量信号的单向并行传输,变为多点一线的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式传输的低带宽底层控制网络,为实现现场设备的信息化提供了可能,是数字化电厂的技术基础,正被一步步推上代表未来电力自动化水平的特殊位置。
新千年最初的10多年时间里,在电力自动化领域,现场总线经过了从概念到产品、从试点到推广、从小规模试用到大规模应用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争议从未停止,人们一方面惊叹于现场总线带给自动化系统的全新面貌,另一方面不断地纠结于现场总线带来的新问题。作为电力自动化领域的从业者,笔者一直在近距离地观察着这一有趣的现象,并在思考着,试图从技术发展的本质来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找到现场总线技术推动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东风夜放花千树,10年间现场总线从概念到成功应用
如果从1999年1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投票通过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算起,至今不过13年的时间。而国内电力自动化领域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我们所了解到的大约也始于1999年。这一年,杭州半山发电厂采用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公司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两台135MW机组的自动化改造。为了缩短项目工期,该项目设计时,应用远程I/O来减少电缆施工量,通过现场通讯总线实现与DCS的信号传输。项目选用的DCS具有Profibus DPV0通讯接口和配套的远程I/O机架,在每台单元机组的控制系统中,通过Profibus从安装在现场的37只远程机箱中,接入1417点I/O信号,占整个系统I/O点数的40%。
严格地来说,杭州半山发电厂的Profibus应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总线应用,而只是一种用于工业现场的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串行通讯协议,当时的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支持现场总线的智能化设备,其传输的也只是过程参数这样的循环数据,还不支持诊断参数这样的非循环数据。然而,通过杭州半山发电厂的探索,现场总线特别是Profibus的可靠性、实时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布置在远程机箱中的I/O卡件、通讯模件经受了现场环境,特别是温度和电磁干扰的考验,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总线应用提供了借鉴。
2004年,在江阴夏港电厂,两台300MW机组的基建项目中,选用了346只具有现场总线接口的低压电动机保护单元,每个电动机保护单元通过Profibus DPV1的通讯口与控制器交换数据,不仅传输用于操作的循环数据,还传输用于诊断的非循环数据。在国华宁海闭式循环水系统中,通过Profibus连接了电动执行机构;在华能玉环水处理系统中,通过Profibus连接了变送器、电动执行机构和低压电动机保护单元。在这一段时间,随着支持现场总线的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和成熟,真正意义的现场总线应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逐步发展起来。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现场总线可减少现场电缆施工,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的优势得到了认同。同时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及布线方案,支持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逐步地发展起来。但是现场总线系统总体造价高,对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较高,给用户选择现场总线方案的余地却很小,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009年,为了进行数字化电厂的试点,在华能金陵电厂两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进行了国内最大规模的现场总线应用。其主机控制系统和辅机控制系统通过Profibus接入了1500余台总线设备,包括低压电动机保护单元、总线式电磁阀箱、电动门、调节阀、压力和差压变送器等。在这里,现场总线已经不再是作为常规控制系统的补充,而是占据了所有仪表控制系统的50%,成为控制系统参数的主要传输方式。现场总线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能够满足当时最大单机容量机组的控制要求。但是,对于现场总线智能设备提供的诊断信息,缺乏分析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个问题与较高造价给现场总线的进一步推广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以上三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场总线应用,分别间隔五年,应用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应用的总线标准都是Profibus。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新技术,现场总线在国内电力行业的应用与国际上没有明显的滞后,基本是同步发展的。这个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重工业化带来的对于电力自动化新技术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和电力自动化专家群体的超前布局成为推动现场总线技术在国内电力行业应用的强大合力,在10年时间内,现场总线就从国际标准中的概念发展为在电力行业最高水平控制系统上有着成功应用的全新技术。
2 山重水复疑无路,现场总线的发展伴随着不断的争议
与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发展过程类似,现场总线的发展也总是伴随着质疑和争议。具有代表意义的三个问题是:
(1)通讯的可靠性较低,现场总线不能用于关键性场合;
(2)通讯的实时性不够,现场总线不能用于高实时性要求的控制功能;
(3)连接控制系统和现场智能仪表的现场总线,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讯信号,维护人员很难掌握和进行故障处理。
从现场总线的技术本质来看,以上三个问题都是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波折,而不能认定为是现场总线技术本身的缺陷。
首先来谈谈现场总线的可靠性问题。在现场总线之前,现场的物理信号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硬接线电缆将标准的电信号送到控制系统中的I/O卡件,经A/D转换处理成数字信号,最终进入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处理。而在现场总线系统中,将现场的D/A转换、电缆的传输、控制系统的A/D三个环节简化为现场的智能芯片与控制系统直接的通讯。因此,从原理上来说现场总线的可靠性明显优于传统的硬接线。而且现场总线可以传输多点信号,在进行冗余设计时具有比硬接线更好的性价比。同时现场总线具有的诊断功能,能够更有效防止信号故障,进一步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因此,从技术本质上来看,现场总线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关于可靠性的质疑更多的是由于现场总线相关产品的成熟度问题,特别是支持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多种多样,由不同的厂家提供,良莠不齐。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现场总线的实时性问题。在电力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按照控制要求,实时性分为两种:一是一般过程信号的采集和控制,要求采样周期和控制周期在200ms~500ms以上,涵盖95%以上的控制要求。二是快速过程信号的采集和控制,要求采样周期和控制周期在50ms左右,主要包括FSSS、ETS和DEH等特殊控制回路。目前现场总线主要用于一般过程信号的采集和控制,对于快速过程信号的采用和控制还是在使用传统的硬接线方案。从串行通讯的实时性能来分析,对于小于64个字节的报文,以500K的波特率,传输时间在2ms以内。对于最高波特率12M的Profibus现场总线,要满足50ms的控制周期要求,就协议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困难。但是,必须从控制器通讯主站、现场智能设备的通讯从站,以及整个通讯链路中进行整体设计,才能稳定可靠地满足快速过程的实时性需要。
最后,我们来谈现场总线维护的问题。从技术本质上来说,现场总线标准和4~20mA电气信号标准,都用来规范控制系统与现场仪表的信号交换方式。4~20mA电气信号属于电工技术知识,而现场总线标准要求更多的是通讯和软件的知识范畴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对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场总线系统中提供了界面友好的调试工具,在建立总线通讯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提高对于现场仪表的调试效率。因此,现场总线对维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是技术缺陷,而是新技术发展对人员知识提出的更新要求。由于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得绝大多数电厂设备和系统维护人员对现场总线技术缺乏基本的认知,又因为电力行业内已有的现场总线多数是在电厂辅助车间使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新技术的试验,或纯粹是大型基建中所谓的亮点而已,根本上没有得到管理层的重视,相关技术人员也就缺乏足够的热情去掌握其必要的维护技术。
由此看来,从技术本质上来说,可靠性、实时性、难于维护的争议,都不应是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阻碍(目前现场总线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么阻碍现场总线推广应用的障碍究竟在哪里?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1日12时23分,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4号机组DCS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电源柜实现一次上电成功。为确保4号机组DCS系统改造工作高质量推进,该公司高度重视,迅速组建热控专业党员先锋队,召开DCS受电专题协调会,系统梳理试验关键环节,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项目实施过
春回大地,大地吐纳新绿,深藏地下的储气库正悄然积蓄能量,供暖季的余温散去时,储气库也开始未雨绸缪抓紧“囤货”,通过季节性调峰,确保供气充足稳定。4月3日,作为全国最大的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注气压缩机已经撸起袖子开干,它担负着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城市以及北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重
3月25日,基于南瑞继保PCS-9150U自主可控数智化PLC的水电监控系统顺利出厂,标志着南瑞继保全栈自主研发的新一代PLC进入批量应用阶段。历经三代PLC产品升级迭代,南瑞继保采用自研实时操作系统NR-RTOS、运行实时环境RTE和集成开发环境SmartPLC,在可靠性、数字化、云边融合、AI智能方面再次提升,打造
日前,新疆化工MTO装置污水池VOCs治理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现有一套180万吨/年的甲醇制烯烃装置,生产富含乙烯、丙烯的轻烯烃混合气。本项目拟采用轻钢结构面板对污水池进行封闭,封闭后通过新增风机将收集池废气与焚烧炉鼓风机出口空气混合后送至CO焚烧炉
华能山东分公司莱芜电厂4、5号机组DCS国产化改造施工及调试工程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2-161-01)项目所在地区:山东省1.招标条件本华能山东分公司莱芜电厂4、5号机组DCS国产化改造施工及调试工程项目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莱芜发电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一季度,南京电厂以一组亮眼数据定格高质量发展新坐标:发电量同比增长6.82%,利润总额同比增利91%,双双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以“满堂红”之势为全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南京电厂锚定“双碳”目标、深化国企改革、统筹安全与效益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幅传统火电企
一季度,南京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6.82%,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293万元,同比增利91%,实现首季“开门红”。该厂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江苏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加速推进能源保供与经营发展“双线攻坚”。以“治本攻坚、强基固本”为主线,深入推进安全监督网格化管理,强化1号机组C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东方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招标,招标人为光大环保能源(东方)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规模为400吨/日,承担1*400T焚烧炉+1*40.1T/余热炉及1*12MW汽轮机+1*15MW发电机组工艺流程安装施工和协助招标人进行性能试验需要而涉及的焚烧间、汽机间、烟气净化系统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制修订50项左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一批数字化
4月3日,建德海螺二线窑尾烟气脱硫设备供货及安装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本期拟对其5000t/d熟料生产线进行脱硫烟气工程改造,并达标排放。根据发包方提供的设计原始条件:风量原料磨开时:785000m3/h(暂定);介质温度(袋收尘出口):85~140℃;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正常≤10mg/Nm3,最大30mg/
4月3日,安徽紫朔环境公司新疆普耀2025年烟气处理技改项目招标公告。工程概况:为产能500t/d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增设一套烟气处理系统,对原烟气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烟气排放量标况130000Nm/h。原有环保系统冷修改造升级后,需满足长期连续稳定达标运行,同时适应当地冬夏两季不同工况。新建环保系统
工业连接技术和市场领导者浩亭技术集团积极参与IEC63171-7标准的扩展,并为单对以太网(SPE)定义新的连接器标准。此扩展涵盖了一系列基于单对以太网数据载体的连接器,构成了单对以太网系统全球标准化和互操作。多年来,浩亭技术集团一直致力于开发和落地这些尖端连接器。新型IEC63171-7单对以太网连接
近日,华能集团发布华能河南分公司火电机组灵活性控制性能提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徐州云启新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0272000元;中标候选人第2名:江苏东能锐科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0894000元;中标候选人第3名:西安网源创优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标报价:112
4月10日9时58分,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SH)投资控股,位于海南昌江的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的首台DCS(数字化控制系统)机柜就位并启动安装调试工作。核电厂数字化控制系统(DCS),被誉为核电厂运行的“神经中枢”。玲龙一号DCS系统采用的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
4月6日,在12号机组“首稳百日”目标达成之际,保定热电厂九期项目13号机组成功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该项目两台超临界机组全面建成投产,圆满实现“双机双投”。至此,保定热电厂火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10万千瓦。项目介绍保定热电厂九期项目建设2台35万千瓦超临界抽汽供热机组,是集团公司履
新春伊始,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龙”系列产品实现强强联合!3月1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示范工程非安全级DCS龙鳍平台设备顺利通过出厂验收。这是龙鳍平台继华龙一号海南昌江核电3号机组首台套大规模应用后,在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首台套应用,为后续“龙鳍+龙鳞”平台多样化堆
展会规模:35000+㎡参展商:600+主题报告:120+展览观众:50000+专业会议观众:6000+前言国家最新战略强调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体经济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工厂”
完善、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对支撑火电厂灵活性增加灵活性提升我们的能力非常重要。——华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严新荣10月26-27日,以“应对碳排双控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3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上海举办。华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严新荣作题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火电灵活性提升
9月24日,“华龙一号”海南核电3/4号机组DCS龙鳍平台首台套出厂见证活动在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海阳基地举行。龙鳍平台成功供货,标志着中核集团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厂非安全级DCS的供货能力,实现了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全覆盖(安全级+非安全级),全面建成核电站全厂DCS供货能力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华润集团守正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发布沈阳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异地扩建2×350MW热电联产项目相关的7项中标结果公示,整理如下:1、沈阳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异地扩建2×350MW热电联产项目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采购及安装中标结果公告标段编号:S01020223SZ0070P1中标人:珠海印步软件有限公司
天山铀业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坚持“瞄准世界一流,立足自主创新”理念,着力推动技术研发,加强人才实践和培养,攻关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自动化控制由无到有、由狭到广、由弱到强的转变,为企业持续提升经济效益、保障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01
6月26日,中国华能研发建设的首台(套)全国产数字化汽轮机监视仪表系统(TSI)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在山东莱芜电厂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汽轮机监视仪表系统领域整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作为发电机组、大型辅机旋转设备机械运行状态的“听诊器”,TSI系统是保障设备正常稳定运行
3月28日,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首个透明主动配电网示范智慧台区——河边村1号公变在马龙区建成投运,这也标志着曲靖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相较于传统台区,智慧台区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通过加装众多新型智能设备,使得电网具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以下简称“大检集团”)举行国产首台直管结构70MPa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验收暨新品发布会,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氢能计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以加氢站为核心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氢
在我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时期,电力装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成为行业焦点。4月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抽水蓄能成套设备开盖检查在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展开,西开电气首台套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用成套开关设备迎来了三年运行的“大考”,众多电力行业巨头——南网储能、中广核新能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华电乌兰察布察右前旗玫瑰营风电场一期49.3MW发电工程改造升级项目顺利核准,该项目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不仅具有经济性、环保性与战略性等多元价值,对于推动能源大件设备更新、能源设备迭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拟拆除58台单机容量为0.85MW
近日,高泰昊能首个离网储能站控系统应用项目——恒达户外储能100kW/200kWh项目,成功落地并正式投入运行。这不仅是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离网储能站控系统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电网覆盖薄弱的偏远地区,如山区、无电区、海
4月9日,我国首个面向电力物资循环利用的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挂牌成立。该实验室由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联合共建,致力于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以“降碳、减污、循环、增值”为宗旨,聚焦拆解设备与工艺研发、再生材料循环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动汽车(EV)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压力日益凸显。传统充电站依赖电网供电,面临用电高峰期电力紧张、扩容成本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调节+智能充电”,成为调节电网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并逐渐
绿色工厂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速布局……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要窗口,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展现出绿色发展新气象。绿色园区建设引领发展2023年12月,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4月14日,从国网浙江电力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社会用电量152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4%,显示经济运行开局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7.18亿千瓦时、987.19亿千瓦时、280.95亿千瓦时和251.6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2.03%、5.35%
4月7日,在国网青海西宁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运维人员安晓婷通过刚投运的智能配电网调度系统巡检平台,对配网调度服务器、数据库、软件进程等进行“全身扫描”,确保配网安全稳定运行。该平台的投运标志着西宁电网调度系统运维正式迈入智能化新阶段。以往配网调度系统依赖人工巡检,工作人员需花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