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天山铀业的自动化是怎样走来的?

2023-09-12 10:07来源:中核集团关键词:中核集团数字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山业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坚持“瞄准世界一流,立足自主创新”理念,着力推动技术研发,加强人才实践和培养,攻关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自动化控制由无到有、由狭到广、由弱到强的转变,为企业持续提升经济效益、保障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01“立潮头”自动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1992 年,有着“地浸摇篮”之称的天山铀业公司七三七厂开始了规模性实验,没有任何的参照和借鉴,只有一众肯吃苦,能战斗、不怕难的年轻人。在自然条件艰苦,生产条件简陋的野外,建起吸附塔、高位槽、集液池等必要的生产设施,其生产工艺控制间的通讯连接基本是两条腿。随着生产工艺日趋正常,吸附塔进液流量和集液泵抽注的平衡变得至关重要,“流量小吃不饱影响吸附效率,流量大了会冒槽造成环境污染。”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摆上所有技术人员的案头,也变成下班后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

七三七厂技术人员于长贵利用自己专业所长,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组建七人的攻坚团队,致力解决水冶高位槽的液位转化为通讯信号准确地传递井场操作人员的问题。现在说起来简单的问题,放在“沟通全靠吼,交通全靠走”的30年前,对于长贵团队来讲无疑是在“攀登珠峰”。

遇到技术难点,于长贵就到十几公里外的乡邮局打长途电话,咨询南方较发达地区的同学,邮寄电子元件,进行组装。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于长贵带领他的团队,自行设计组装自动控制电路、采用低压藕合高压,通过高压传输到控制端,再次藕合低压的方式,将液位的开关信号正确输送至井场化工泵、自动控制泵的启停,破解了“冒槽”这道难题。职工们见到于长贵,亲切的叫他“阿贵”,对他说:“你们大学生厉害,我们下雨刮风再也不用跑3公里去调节阀门和启停集液泵啦!”于长贵红着脸说:“过奖了,我不过是用我所学的专业做了自己喜欢的事。”由此,也拉开了天山铀业地浸工艺自动化发展的序幕。

02“吃螃蟹”自动化应用打通新路径

随着七三七厂产能的提高,规模的扩大,新设备的不断投入,自动化团队的挑战也接踵而来,塔器物位计的安装连接、气动隔膜阀的调试,泵的控制等等,上百条线路,连接近千个点位,再把采集的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控制柜上用仪表和数字显示,便于操作人员的调控,这时的井场和水冶车间之间已经开始程控电话的通讯,虽然不能直观的观察,但较之前有了更大的进步。

自动化控制团队的工作虽取得阶段性进展,但牛刀小试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碾压。1996年,当水冶车间控制线路进入调试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让自动化团队近半年的耕耘,彻底回到起点。流量计损毁,线路烧毁,电子元件损毁……当自动化团队第二天早晨赶到现场,望着一地狼藉,这些男子汉们都伤心得哭了。近半年的不眠夜啊,既心疼烧毁的元件,又懊恼自己所学不精,大家都象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但林肯有一句名言“成功就是经过一个又一个失败,但仍然热情万丈”,少年精神的精髓就在于此!失败并没有把这些男子汉打倒,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潜力,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历练了他们顽强的意志,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由天气原因给自动化控制造成的影响,让此类事件再不发生。经过这次洗礼,更安全可靠、先进可行的推进方案经过一周的讨论诞生了。

在厂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大胆采用了自动化集散控制系统,当时在国内仅有不多的几家科研机构投入应用。面对新生事物,团队人员深感压力和责任并重。自动化控制方面知识的匮乏成为团队的短板,“引进消化再吸收”成为共识。北京化冶院自动化所、上海光华仪表厂、西门子公司等都成为自动化团队人员的最好的老师。在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中,可编程控制器、远程终端单元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等新功能设备和元件进入他们视野,也开阔了他们技术创新的思路。伴随着他们的不再是“开”与“关”这样简单的信号源的传输,他们已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和PLC的方向发展。这极大改善了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实现了人机界面操作,真正实现了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控制工艺流程。这一成果的实现,已经离那次“雷暴”2年之久,看着操作人员鼠标的点击,阀门、流量、泵的启停正常有序,七三七厂水冶车间和井场车间之间的信息连接,凭着他们永不服输的拼劲,终于建成了。

面对厂里给予的表扬和嘉奖,团队人员不禁感慨万千:这七百多天时间,我们有过多少不眠之夜,有过多少面红耳赤的技术方案争执,有过多少次失败、再失败,但我们咬紧牙关挺过来了,我们终于战胜了这只“拦路虎”。

03“添新柴”自动化增效激发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到工业控制领域,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结合成为必然,天山铀业自动化团队渴望的管控一体化、流程信息化以及基于网络的自动化控制成为可能。他们深知自动化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小学生的心态认真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在企业发展壮大的道路上,唯有奋进,没有停留。自动化团队也在这两年的工作中吸收了4名队员,现在的队伍可谓经验足,抗打击能力强。于长贵在公司自动化经验交流会上发言的最后两句话,至今许多老职工都记忆犹新,“我们自动化团队在重装出发的路上,一定会披荆斩棘,不畏艰难,实现操作人员足不出户上班的愿望”。当十一双因穿线、做头安装而满是老茧的手“搭放”在一起时,大家知道厂里自动化一定会再次升级、再次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010年至2015年,天山铀业迎来绿色矿山的认证,大基地建设、蒙其古尔原地浸出一期项目的建成等一系列发展机遇,也给自动化大推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于长贵带领他的团队,在这五年当中利用光纤和互联网,将七三七厂、七三九厂、七三五厂的井场工艺,水冶工艺构成稳定的局域网自动化环境。并利用视屏形成重点区域无死角全覆盖的影像监控系统,使操作人员可以全天候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同时,天山铀业公司总部与各厂队也建设了网络专线,使视频会议、OA、ERP 等会议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形成了雏形。

04“串珍珠”自动化集中控制把握新机遇

随着天山铀业公司产能的提升,自动化团队再次领令“自动化向信息化转化”。自动化团队利用已建成的环网局域网络,优化井场设备自动化控制方式。率先在七三九厂,通过自动化集中控制,实现了“一室管全盘”控制中心全操控,打破了采区与采区之间“互不干涉”的管理模式,扩大了控制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此项创新举措迅速推广至天山铀业公司三厂一中心。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自动化团队对标前沿技术,利用物联网实现远程监控、设备智能调节和无人值守采区,极大地减少了人员操作失误。

技术发展只有进行时,自动化团队已经把目标锁定在“把矿山建成智能化矿山”的建设高度。利用大数据,将三厂自动化控制中心合并在伊犁基地,远程控制距离达到 70 公里,实现了集中联动控制。再次将井场、水冶工艺自动化控制推上了前端,为矿山智能化打下了坚实基础。2023年6月30日,是天山铀业伊犁基地数字化运行系统无故障运行一周年的日子, 安全、高效的自动化控制中心和缔造她的自动化团队,不仅为天山铀业伊犁基地“科技强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企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