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大西北孕育核电希望

2013-07-05 11:38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核燃料核废料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5月上旬,我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根在基层中国梦”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第一团”的团长,与全团9名团员走进戈壁、走进核工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调研实践。

作为一名曾在核电企业工作而后进入国家机关从事核电安全管理的青年干部,我却对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存在陌生感,因为西北地区并没有核电企业。但通过培训、参观、走访、座谈和同工等一系列调研活动,我对西北地区乃至中国的核安全监管工作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尽快建立完整且相配套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国是全球在建核电项目最多的国家,未来需要大量的核燃料(主要是铀-235)。天然铀是不可再生资源,但乏燃料中的铀-235和钚-239都是宝贵的可利用核燃料。因此,尽快建立一个完整的与核能发展相配套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是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依靠自己的雄厚核工业基础,我国成功地自主研发了后处理工艺,并在四〇四厂内建设完成了中试厂,预计在其完全建成后每年可处理200t乏燃料。随着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逐步成熟,我国将建设年处理能力达到800t的商用后处理厂,可满足4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乏燃料后处理需要。

商用后处理厂发展存在压力

商用后处理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核科学技术与工程、自控、材料、遥感、微电子等多个学科,各学科间密切交叉互动,不仅需要大笔专项资金支持,还需要各类科研技术人员互相配合,通过反复论证试验才能最终实现后处理的商业化。其难点包括:

目前中试厂还处于系统改造阶段,达到预期处理指标和能力尚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商用后处理厂虽然以中试厂为基础进行设计建造的,但绝不是简单地增加生产线和增大处理容量,其工艺需要进一步朝更安全、可靠和经济的方向发展,在工艺系统优化、降低处理成本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我国现有的核电厂堆型较多,采用的燃料元件也各异,如何对不同乏燃料实现后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既然是商用后处理,那么经济性就是重要因素,但目前后处理技术的经济性较差,如何在经济性和资源利用上取得平衡也是需要大量研究和试验的。

国外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对国内尚未放开,使得国内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学习到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国产后处理技术商业化的难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