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市场正文

千吨水泥厂脱硝设备付费5000万 停用只罚20万

2013-07-17 10:37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脱硫脱硝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受访专家进而建议,要警惕PM 2.5成为地方政府新的数据造假“重灾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认为,国家将空气污染治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转变值得肯定,但也正因如此,少数基层干部可能会把PM 2.5的监测与治理看作一个政绩工程。

事实上,治理空气监测数据造假,既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也有环保部门的无奈。“环保工作处在夹缝之中,”原国家环保局首任污控司司长王汉臣感慨道,“基层环保部门既要听从环保部这个‘婆婆’,又要听从当地政府那个‘婆婆’———当地政府又常常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环境监测系统具有敏感性,为防止地方出于政绩考虑而作假,应进一步完善垂直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干扰。张祥志等人建议,在设备运营、质量控制乃至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尽量把权限交由上一级环保部门。

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对垂直管理的作用深有感触。该项目选择珠三角作为核心示范区域。“珠三角分布着50多个监测站,都由省一级来监控,数据布置质量比较可靠。如果由各市自我把关,总归有技术手段来作假。”张远航说。

“引入第三方”也是业内人士关于避免PM 2.5作假的另一个建议。在柴发合看来,PM 2.5监测与评价工作终究要走市场化道路,也就是说,那些相对琐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交由第三方去做,让各级环保部门从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在监测点位的规划、标准的制定、后续监管等方面。这样的分工协作会让PM 2.5治理更加高效。

据张祥志介绍,江苏已开始探索培育社会化的第三方监测机构,未来会让其参与PM 2.5等环境信息的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但记者了解到,至少在目前,第三方机构的诚信度还不够,有可能出现“官商勾结”之类的道德风险。柴发合则强调:“市场化之路走起来很痛苦。我们甚至担心,市场化后由于机制不规范,负面效果也许比现在更大。但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所以必须去做。”

“P M2 .5监测与治理是长期工程。以美国为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PM 2.5,直到1997年才列入监测标准进行公布,而且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监测数值不断完善,质控标准不断修订。”张远航等专家提出,如果一心想在PM 2.5监测过程中作假,技术手段是层出不穷的。与不断完善监测技术相比,更关键的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形成共识,站在当地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看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仪器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