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评论正文

数据中心面临耗电和减排双重压力:节流容易 开源难

2013-10-14 15:26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数据中心供电能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施耐德中国在其《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到,最佳的能源生产,其实并非新能源,而是能源的节约。因此,其通过2011年发布的英飞集成系统、模块化UPS电源等等设施,达到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并提高可用性的效果。

这并非一家企业的观点。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李丹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绿色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选址、机房装修、空调制冷等影响节能的因素上存在设计缺陷。因此,如何让数据中心能耗降低成为多数IT企业最“随行就市”的选择。

如果对比国内和国际数据中心的差距,会发现技术起步晚只是一个原因,由于花费和政策,企业认为推进新能源并不划算。

即便在9月上旬,光伏“国八条”和《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已陆续出台,新能源盈利指日可待,但如果将经费投入新能源,对大多数据中心来说是笔不知道结果的买卖。此外,我国对企业数据中心尚未出台强制标准的相关政策,这也是企业对绿色能源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另一个原因。

稳定性,新能源引入的桎梏

如果价格和政策问题可以解决,那么稳定性是数据中心引入新能源的下一个障碍,这正是全球IT企业当下正在面对的问题。

2012年6月29日,大规模雷暴袭击了美国东一区的电力系统,亚马逊云服务Amazon’s Web Services(AWS)中断,并一度严重影响了流媒体服务网站Netflix、图片移动应用Instagram等应用服务商的工作。

这让业内人士和能源从业者开始思考:数据中心能否大量使用新能源?数据中心之所以选择建立在新能源基地附近,看中的正是其直供电的优势。然而,数据中心能耗要求在2~10万千瓦的区间内,如此大的需求很难通过单纯的新能源来满足,Facebook在俄勒冈州建设的100千瓦的太阳能电站仅用来为数据中心照明,或者仅相当于一个高密度服务器机架的能耗。新能源一旦因天气等原因出现不稳定,将对数据中心的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除了能耗,占地大引发的成本问题也是数据中心使用新能源的瓶颈。按照理想情况计算,使用太阳能来生产0.1千瓦的电能需要20000~40000平方米的土地,风能项目的平均产电能力为2瓦/平方米,就算企业找到大面积的新能源地基,设备投入的回收对其来说也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

在中国,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除了上述的原因,多数新能源基地位置远离城市,需要较长时间重新建立光纤等基础设施。此外,土地、水电、网络、劳动力等种种花费也让企业有些吃不消。除非出现专门的扶持政策,否则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使用电网电力并节约能耗的模式,仍将是国内各大数据中心的主要选择。(记者 张越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