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物联网评论正文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2013-10-23 10:36来源:中国工控网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但是仅依靠这些碎片化的小而精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解决不了整个行业和整个城市的智慧化问题;仅有的碎片化解决方案推广能力有限,很难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根据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经验来看,所有的专业化的碎片化的服务都需建立在一个系统化、商业化的平台上,因此智慧城市发展客观上需要建设一个适应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平台。物联网的应用开发是基于特定场景、特定环境所设定的,感知的物理世界数据是各不相同、数据格式千差万别。从技术角度上讲,该平台不能仅是一个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也不能仅是一个软件的平台,必须是一个能够开放的、灵活的、能够支撑感知层感知网络设备的运行,实时接入、融合感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将数据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应用服务和推广基础技术平台。因此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将智慧城市建设定位于自下而上的驱动型更可取。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多流行于请一个大公司做一个顶层规划。顶层规划通常由一个超大的应用平台(往往仅限于软件层面)和若干个系统应用(公安、交通、环保、城管、医疗、农业等)组成,是基于城市管理角度,是大而全、大包大揽的全程规划。相对自成体系而灵活开发程度弱,通常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目前国内主要的城市建设均采用该模式。而从智慧城市公众角度来看,从物联网“专、精、新、特”的应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更需要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技术平台。借鉴移动互联网和软件的成功经验,更多是需要一种类似Android、IOS、Windows操作平台,能够开发接入各种开发和应用,来推广和应用提供智慧的生产和管理服务。相对上种模式而言,是一种先打基础、再开发应用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

因为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然界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即使现阶段设计的架构很科学、很周全,也不一定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其“打一个顶不如打一个底”,打好基础。正如城市建设一样,先开发基础设施,再开发各种功能单元,只有基础打好了、打牢了,才能适应未来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先研究支撑智慧应用的运营平台,再研究开发各种应用。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建设任务和一笔庞大的投资,如何让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入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问题关键环节是设计一个全社会可参与、可持续的、共赢的商业模式。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不能仅依靠政府的投资,很多城市的建设都是政府立项,从平台建设到应用开发全部包揽的政府招标投资建设模式。通过已有案例来看,智慧城市变成政府一头热,规划庞大落地能力差,公众实际感受度不够。这种建设模式往往开放性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是影响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在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基础上,把智慧城市建设着力于市场应用、公众信息内在需求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一种投资共赢的可持续商业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核心在于信息泛在,服务泛在。智慧城市建设是要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公众想要的有价值的信息。首先需要解决整个城市区域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公众可以便利廉价地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现阶段,电信运营商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讯基础网络,政府需要规划利用好“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同时广电网络NGB工程和国家电网的光纤到户工程都为智慧城市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政府应当发挥好各个工程技术的特点,规划好各种基础设施,降低建设和使用成本,为信息和应用开发实时接入提供强大的网络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云计算查看更多>信息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