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煤制气开闸放水须更慎重

2013-10-23 11:08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煤制气新型煤化工煤制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的煤制气终于迎来了开闸放水的时刻。

近日,新疆淮东确定将建设中国最大的煤制气项目,项目建设规模预计达300亿平方米/年。而这只是今年以来国内多个煤制气项目获得“路条”的一个缩影,虽然煤制气项目建设时间较长,但今后几年我国煤制气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分析指出,按照当前发展态势,到2015年中国煤制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60亿~170亿立方米。

必须承认的是,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中国必须加快“去煤化”的脚步,清洁能源天然气无疑是最佳的替代品。而天然气供应暂时的缺口与中国能源结构仍将长期以煤为主的现实,导致原本备受争议的煤制气一跃成为当前的主推产业。

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后10年将是煤制气等煤化工发展的黄金时期。

煤制气的确能部分缓解中国的天然气“气荒”,也能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步伐,甚至可以说是当前中国“能源转型最现实的选择”,但是煤制气将给中国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预警。

据了解,我国煤化工行业生产1吨煤制天然气要消耗6吨水,是生产页岩气耗水量的50~100倍。由于目前批准建设的煤制气工程均位于新疆或者内蒙古的沙漠、半沙漠地带,其对环境的影响将更为严重。

在西北地区的甘肃、内蒙古等地引入黄河水已经开展的煤化工项目,已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和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近日,美国杜克大学发表的报告也指出,作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煤制气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最近已批准建设的9座大型工厂,每年将生产超过370亿立方米的合成天然气。以通常40年的煤制气工程生命周期为例,政府规划的9座大型工厂一旦建成,将排放210亿吨的二氧化碳——这是传统天然气工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倍,也将超过中国近期投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的温室气体减排总和。

要摆脱笼罩头顶的危险雾霾,必须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与之相对应的是,煤炭的使用必须得到控制与削减。但是,这并不是必须大力推行煤制气的理由。

两害相较取其轻。要环境还是要天然气?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也是煤制气乃至煤化工始终饱受争议的最主要原因。

在面对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伤害时,我们应该将煤制气乃至煤化工的步伐迈得更缓慢一些。加大天然气进口、加快中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等,这些都能为中国能源去煤化与结构调整带来正面效应。

中国在环境问题上已经栽过的跟头警醒我们,对于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决策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对于煤制气项目的论证更要仔细、再仔细。千万不能等到环境问题恶化到无可挽回才想起补救,到那时将悔之晚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气查看更多>新型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