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报道正文

风电供暖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3-11-04 11:37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黄宏平关键词:风电供暖风电利用多能互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雾霾频袭中国北方地区,多地上演雾锁围城。10月下旬以来,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陆续出现连续的严重重度污染天气,专家表示,这与当地燃煤供暖有关。为治理严重的大气污染,中央近日出台一份严厉细致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拨出50亿元用于奖励京津冀治霾,显示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与力度。不过随着北方供暖季即将全面到来,更加严重的大气污染近在眼前,治理难度加大。

此时,酝酿两年多的风电供暖正从低调示范走向商业运营,最近多地宣布开工建设或正式运营风电供暖项目。国家能源局也在近日表示,将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风电消纳问题,而风电供暖将作为一种重要消纳途径。

利用弃风电量制热供暖,一可增加负荷、加强风电消纳;二能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燃煤污染,减少供暖季空气污染。风电供暖能否一把钥匙解决两大难题?

风电供暖模式值得推广

“很多人认为北极是一个最好的国际电力矿场,因为那里有足够的风力资源。甚至有人提议在北极建一个巨大的锅炉,然后建一个风力支持的供暖系统,出售热能。而现在,正有人准备在内蒙古做这件事情,来解决当地的供暖问题。”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Steve Sawyer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表示。

经过两年多的低调运行,风电供暖已经走入了商用阶段。

近日,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在两三年时间内解决风电并网问题,北方供暖季历来都是弃风最严重的时期,风电供暖将作为一种重要的风电利用方式。早在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就发布了《关于做好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表示将在北方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以缓解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电力负荷低谷时段风电并网运行困难,减少化石能源低效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

“在北方的冬天,最直接的需求不是电,而是热,供暖时期电力需求往往会进入低谷。但是北方的冬天风力资源又最为充足,风力发出来的电送不出去,白白浪费了。把电转换成热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值得推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风电供暖在技术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成本上还有障碍。另外,用电低谷时火电其实也是过剩的,风电场与火电厂之间的利益分配必须妥善解决,这样风电供暖才能顺利推广。”

“风力供暖其实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就已经探索应用模式,当时不是风电供暖,而是用其他的方法把风力转化成热能,但本质是一样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表示,“如何利用能源,当时提出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实效’十六字方针,这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风电供暖就是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体现。我们不仅要鼓励风电供热,在不同的地方,还要提倡生物质能供热,太阳能供热。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并不需要通过电力过渡,这样更方便高效。”

环境保护部最近公布第三季度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个城市中,京津冀区域占了8个。为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天津、河北等地也在行动,两地分别发布了各自的《2013-2017年清新空气行动方案》及《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为激励各地治理大气污染,中央财政已于日前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具体包括京津冀晋鲁和内蒙古6个省份,并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财政部表示,该项资金将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按上述地区预期污染物减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浓度下降比例三项因素分配。

但是,上述治理的效果尚未显现,供暖季的污染压力又已经到来。新的供暖季开始之后,对于北方的空气质量,人们充满了担忧。利用“弃风”电量制热供暖,最终是否可以撑起一片清洁的天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供暖查看更多>风电利用查看更多>多能互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