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人物正文

张建新:再论怒江水电开发的巨大生态环境效益

2013-11-06 13:39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关键词:水电开发怒江水电梯级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建设一个电站、留下一个风景",建设者们在建设过程中力求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最快最大程度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恢复。现在的乌江流域梯级各电站和库区内均风光美丽、植被茂密、河水碧绿。水库变成了深邃的湖泊,电站两岸的山坡覆盖着茂密的植被。绿色水电的生态景观处处可见。

针对乌江流域珍稀鱼类,乌江公司与国内权威鱼类研究和养殖机构合作,投入1.5亿元先后在索风营、思林水电站修建了两座鱼类增殖放流站。坚持按技术规范增殖放流特有珍稀鱼类,重点繁殖放流乌江特有的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鲃、长薄鳅等珍稀鱼类,维持20年左右的增殖放流和水生生态监测。这也是目前国内管理最规范、设备技术最先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之一。

2009年8月,乌江公司首次在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思林等水库同时放流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鲃等乌江特有珍稀鱼类17万尾。后来每年定期放流,至2012年已放养60多万尾各种鱼苗。

乌江公司还重视陆生生物保护,建设了猕猴、藏酋猴栖息地。水库蓄水后,正常高水位以下的植被将被淹没,猕猴、藏酋猴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因此,水库蓄水到正常高水位后,在栖息地种植茅栗、猕猴桃、火棘等果树,在猕猴、藏酋猴经常活动的区域定点定时投放食物,采取人工补充的方式对猕猴、藏酋猴进行保护。现经过观察,目前库区猕猴、藏酋猴活动区域逐渐扩大,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甚至吸引外面来的很多野生动物到这里过冬,充分说明水电梯级开发保护和改善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在航运方面,通过在彭水水电站修建船闸,不但恢复了原来乌江下游段通行20~30吨木船的传统航道,而且因库区蓄水使原有航道得到大大改善,从2009年开始,乌江下游段已可通行100吨级铁壳驳船,航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乌江梯级水电开发通过在工程建设同时实施环保措施,"绿色水电公园"如今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里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峡谷两岸风光秀丽,库区鸳鸯、白鹭、野鸭等飞鸟成群,并有珍稀鸟类蓑羽鹤出没其间,乌江流域各梯级水电站已经成为乌江七峡中一颗颗璀璨的水电环保明珠。

五、怒江水电开发的巨大生态环境效益

怒江是我国主要的国际河流之一,在我国境内长2020公里,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境后经缅甸进入印度洋。其中下游穿越横断山区的高黎贡雪山和碧罗雪山,742公里的河段,天然落差达1578米。怒江中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待开发量在国内众多江河中排名第二。按2003年怒江13级水电开发规划,总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近900亿kwh,和三峡水电站相当。怒江水电将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提供新的能源支持。

怒江流域的现状与开发前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怒江是全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总人口49万,下辖四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怒江地区生存条件的恶劣超出了一般人想像,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至去年末,全州还有22万人处于贫困线下,有12.7万贫困群众需要通过易地安置搬出不宜生存地区。该州98%以上的土地为高山峡谷,少数民族比重达92.2%,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等原始生产方式。

怒江干流至今未建任何水电站,但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十分严峻。国家环保部稍早的一项调研报告说:"怒江河谷两岸由于大量砍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落后生产方式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和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滑坡、山洪、泥石流等昔日罕见的灾害及旱灾也日趋频繁。一到雨季,怒江沿线即灾情不断,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当地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近乎于零的环保投入(怒江州环保局每年只有数十万元工作经费);考虑到落后甚至是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怒江不断造成的生态破坏,借助水电开发所带来的资金支持进行易地安置移民和生态环境修复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一种最大保护。

按照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法测算,怒江梯级水电开发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1、 减排效益:根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对中国发电行业按全生命周期法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成本进行详尽分析后的结果表明,水力发电全生命周期法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为20.0~25.0克CO2e/kwh ,单位减排成本为-104.3~-104.8 元/tCO2e ;则怒江梯级水电开发后的全生命周期内(暂按40年计)总减排量约达36亿吨当量二氧化碳,可获得减排收益约3614亿元!

2、 以电代柴效益:怒江峡谷地区地理位置封闭,自然环境恶劣,能源短缺,当地群众主要 以木柴烧火做饭,林木资源长年累月不断损失。怒江梯级电站建成以后可以实现以电代柴,据估计每年可以节约50万立方米用柴,年减少林木资源损失4亿元左右,50年可以减少林木资源损失约220亿元。

3、 防洪、灌溉效益:怒江梯级水电开发后,可有效调节怒江丰枯季流量及水位,对沿江城镇防洪发挥较大作用,产生一定的防洪效益;在保山及以下的干热河谷丘陵地区,配套适当水利泵站灌渠设施后,相应梯级水库可以发挥较大的灌溉效益;

4、 绿化"碳汇"效益:怒江梯级水电开发后,各梯级电站坝区和库区周边将根据规划要求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植树造林种草,控制和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新增山林和绿地将有效改善开发前环境状态,同时实现大量新增"碳汇"。

5、 "水塔"效益:怒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南麓,海拔高达2000米以上,怒江梯级水电开发后,可联合澜沧江金沙江上游水量,通过科学规划形成"大西线调水"水源地,发挥"水塔"效益向中国西北极度缺水地区输水,有效解决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六、尽快审批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利国利民

以怒江为标本的中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争议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里,涛涛怒江流失了相当于五亿吨原煤的能量,损失了900亿元的减排效益,拖了怒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冷了怒江50万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脱贫解困的心。这十年里,中国水电建设者们执着地坚守着"为中国为世界奉献清洁能源"的理念,在怀疑、责难、围攻甚至是咒骂声中艰难前行,并且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业绩。今天全世界特别是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环境,已经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擦亮了眼睛,认清了形势,辨明了是非。那些居心叵测不断"妖魔化"水电的各种声音已渐去渐远。为了应对高速发展中能源环境的双重制约,为了履行中国在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庄严承诺,为了祖国大地的碧水蓝天,是尽快审批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尽快全面启动怒江水电梯级开发的时候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怒江查看更多>水电梯级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