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利用市场机制破解难题

2013-11-19 08:51来源:中国环境报第1版关键词:资源资产化市场化生态文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系统完整”强调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还有完整性的问题,制度不断建设和发展,系统的建设思维还不太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还没有改变,因此要强调“系统完整”。

“加快”也很重要。夏光说,现在看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速度、进度,均比生态文明领域要快,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更完善。而生态文明提出得相对较晚,法制体系不健全,强度也不够。比如,机构、人员经费都还不足;相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而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环境保护法》目前仍然是“软法”等。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快,才能跟上需要,才能更好地推进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等。

关于监管和执法,《决定》指出,“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王毅认为,我国环境监管的体制一直不完善,而环境保护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监管。但大部分地方没有独立的环境执法,没有相匹配的执法队伍,还有司法、问责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都需要一步一步开展。

“制度、体制的建立健全还事关多个利益相关方能否有效管理和参与环境治理的问题。”王毅说,环保不单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事,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要素,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调管理,而现在没有协调统一管理的机制,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不健全。另外一个层面,区域性、流域性的管理体制缺失,涉及到省以下的基层环保部门管理机制也需要改革。就社会与市场而言,目前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仍不足。

因此,3个关键词就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夏光说,环保系统有些人有相当程度的技术思维,习惯于用技术思维的办法管理环境问题,人员也主要来源于工程技术序列,但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尽快转入制度思维。所以,“‘加快’,首先是环保领域要从上到下改变思维角度,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制度建设上来,包括立法、执法等层面。”

马上开始行动,但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马上开始行动。”王毅说,核心仍是需要从法律层面建立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管体制,使已有的政策或机制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长期来看,依靠行政抓环保的办法不可取,而要靠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更好地配置社会、市场等资源;尤其是节能环保产业等,更不应寄希望于短期成效。

也就是说,路径已然明确,但实现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王毅说。比如,目前进展较快的排污权交易,交易的环境资源不一样,相应的市场体系构建难度也不一样。

“排污权交易有几个基本要素。”王毅认为,一是统计和监测体系要很好,否则就无从谈起。而目前我国的相关统计和监测体系不健全,还有很大差距。比如碳排放数据是由统计得来的,而二氧化硫排放数据是监测得来的。二是要明确污染物控制总量。总量不限制的话,就无法确定价格建立市场。三是要有交易制度的建立,比如怎么确定初始产权分配、交易程序?近期和远期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如何建立和协调?最后,要探索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比如开展多种排污权交易试点,成功之后通过试点经验推广。

像空气资源、水资源,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本身就不很完善,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又是新兴领域,从心态上不能急于求成。”

此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产品”多样化、多层次。王毅说,“除了有污染排放总量,还有环境品质的问题。此外,还有环境资源的功能结构以及其他很多不能或者难以量化的因素。这些如何货币化、价值化,都需要科学考量。”

《决定》已经发出了信号,并显示了政府的决心。“一系列要求的提出,有利于促进现有法律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促进现有制度的施行。”王毅说,长远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仍然要靠制度来说话,逐步推动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转变。(记者 姚伊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资源资产化查看更多>市场化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