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利资源报道正文

陕西遭遇水资源瓶颈

2013-12-10 09:33来源:瞭望东方周刊关键词:陕西水利水电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即将干涸的“昭君泪”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与陕西省榆林市交界的荒原上,有一片叫做红碱淖的湖泊,相传是昭君出塞时流下的眼泪化成,因此得名“昭君泪”,当地也称之为“神湖”。这是陕西省最大的一片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它作为遗鸥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发挥着重要的区域生态调节功能,其流域也灌溉着两省区12万亩左右的农田。

“70年代,时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鱼在水面上蹦跳,现在再也看不到了。十几年前,湖里的水常常是满的,但是就这十年之内,湖面迅速缩小,有的地方湖岸线退后了一两公里。”从小生长在湖边的村民尚文义对记者描述,“以前水深的地方大概有14米,现在只有六七米了。这个湖,照这样下去,再过不了几年就没有了。”

红碱淖湿地公园的湖岸线原本紧靠着一片茂密的芦苇,现在中间却多出了数百米长干涸的泥土带,上面风干着白花花的盐碱,裂缝犹如龟甲。

“天不下雨,上游也没水下来,河都干了,我们种地也只能打井抽地下水。”当地的农民们告诉记者。而红碱淖的消失也呼应着这一大片区域地下水的枯竭。“十年前打六七米就有水的地方,现在要打100多米。很多人都不种田了,也不打鱼了,都出去打工。”

这一片水草丰美的土地,很快就面临着贫瘠的困境。

“昭君泪”其实只是一个传说,红碱淖湿地中这一大片湖面的形成只有80多年历史,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湖面面积基本稳定在55平方公里左右,到2011年萎缩到36.5平方公里。补给它的是七条季节性的河流,其中四条在内蒙古境内,三条在陕西省境内。水量来源最主要的两条河扎萨克河、蟒盖兔河都在内蒙古境内。

陕西省、榆林市多位水利部门的官员告诉记者,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气候变化,而是上游内蒙古的用水,在主要来水的两条河上建了两座水坝,截断了水流,同时,煤矿开采和工业园用水的增加,也抢夺了水源。

黄河水利委员会从几年前就开始介入协调,但是在用水的“刚需”之下,并没有实质性结果。

不仅是红碱淖湿地,内蒙古境内的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从遥感数据上看,2002年的湖面面积比90年代缩小了大约一半,到2005年,大约只有以前的1/3。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陕西查看更多>水利水电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