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欧核电合作对中国而言是败笔

2013-12-11 11:14来源:中投顾问公司关键词:核电合作核电投资核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文/任浩宁

12月8日,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理让-马克-艾罗在广东台山核电站称,法中核能合作已进入新阶段:未来双方将向全球公众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清洁能源。台山核电站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EDF)共同建设,是继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之后,中法合作建设的又一核能项目。此前的12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与艾罗举行会谈时称,中法两国在核能领域发展更加平等伙伴关系的同时,将以共同开发第三方核电市场为新方向,合作研发新堆型,加强经验分享,希望法方加大对华技术转让力度。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认为,中国核电企业在欧盟市场相继获得肯定,核电合作将会进一步开展,多个核电项目有望陆续拿下,表面上看来这是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时机,不仅彰显了中国核电巨头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还有助于促进中欧经贸往来和直接投资。然而,中欧核电领域的深入开展对于中国而言是败笔,巨额的投资并不能给中国带来实实在在地经济效益,反而会成为欧盟经济复苏的助推器。

一方面,欧盟经济疲软尽人皆知,除了核心国德国能够保持强势的实体经济外,其他国家经济表现一直较差,金融系统的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债务危机、通货膨胀、高失业率等系统性问题更难在短期内有所好转。而欧盟地区大量发行欧元、用政府支出带动经济复苏的可能性很小,严苛的预算制度早将欧盟区各国政府的信用过度透支。加之居民收入增幅较小,经济疲软时期无法利用消费带动经济复苏,欧盟政府只能通过援引外部直接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其实,这与我国惯用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中欧之间经过光伏“双反”事件的洗礼彼此之间认识更加深刻,中国政府改善中欧关系的迫切愿望异常强烈,而欧盟领导人“礼贤下士”的各项亲民举措成功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大单。

另一方面,核电项目投资额度惊人,大量金钱流向欧盟地区只会帮助其尽快复苏,而国内企业却无法从中获得实实在在地好处。中国能源结构工作任重而道远,风电产业、光伏产业急需大量资金扶持,中西部地区能源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已经显现出来,龙头企业舍近而求远的做法令人费解。同时,经过与欧美国家多年的经贸外来,欧盟国家从来不会真心实意的向中国输出能源电力技术,多项核心设备都需中国企业天价购买或自行研发。与其将丰厚资金投入经济低迷的欧盟国家,不如斥巨资做好页岩气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工作,如此一来中国能源产业或能尽快走上正轨。

欧盟国家“作秀”成分较多,“哭穷”只是为了吸引中国资金流入欧盟,国内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应提放欧盟列强新一轮的“借钱”动作。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合作查看更多>核电投资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