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合作:中国要实现核电技术、设备出口仍需时日

2014-01-13 09:00来源:凤凰周刊关键词:核电合作核电技术核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技术、设备输出仍需时日

中国此轮大规模核电输出,其“幕后推手”可以追溯到2011年3月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其时,中国刚刚将核电纳入“战略新兴产业”,2010年共审查通过了43个核电项目的初步可行性报告,其中内陆核电站31个。中国核电行业蓄势待发,正拟大举扩张。没想到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立马叫停所有在建的核电项目,众多核电企业只能在焦虑中苦苦等待。

这一等就是18个月,直到2012年10月,中国政府才宣布部分重启核电项目,明确表示“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且“‘十二五’期间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大批核电项目停建或缓建,导致国内核电建设领域产能过剩,设备闲置,不得已将目光转向海外。与此同时,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发达国家相继弃核或降低核电比例,对于中国核电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债务缠身的欧洲各国政府和疲弱的国际市场,中国丰厚的资金投入成为核电输出的有力推手。据中广核一位高级工程师透露,在与英国的核电合作中,中广核拥有丰厚的资金起到了关键作用。英国的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原本由英国本土企业森特理克集团(Centrica)与法国能源公司EDF合资建设,2013年年初,森特理克宣布无力承担巨额投资而退出,中国核电企业因此才有了参与机会。

与罗马尼亚的核电合作也有类似情况。2010年,捷克电力公司CEZ宣布退出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反应堆项目;4个月后,德国RWE、西班牙Iberdrola和法国GDFSuez公司也共同宣布退出,并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其退出原因在于当地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失去合作伙伴的罗马尼亚将目光投向中国,多次向中广核表达合作意向。

中国核电企业致力于国际核电合作,在资金输出的同时,更在意“工程的承揽和设备的输出”。但目前的问题是,包括首相卡梅伦在内,英国迄今从未对中国试图参与核电项目的工程建设以及设备输出等给予公开支持,甚至“连中方人员在商务等方面的签证也没有放开”。

中国企业参与英国项目虽然迈出了可喜一步,但要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核电设备出口,还需艰苦的努力。毕竟,中国核电在技术上长期施行“引进+国产化”的路线,目前建成运行的15台核电机组中,除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为自主设计以外,其余10台皆是引进技术,原创技术的稀缺仍是制约核电输出的关键问题。中国目前承接美国西屋公司转移的第三代AP1000技术,以及清华大学与华能集团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能否被认可接受,仍需要时间检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合作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