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软件管理软件企业正文

施耐德电气: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国“镜像”折射出什么?

2014-01-16 10:08来源:《绿公司》杂志关键词:施耐德电气断路器能效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增效、节能的标准下,安家岭洗煤厂的功率因数成功地被提高到0.9以上,不仅省去了必交的罚款,每年还可以节约450万元的电费。重要的是,经过改造、应用了能效管理方案的电路,可以保证洗煤厂在每年增加产量的前提下,平稳可靠地继续运行。节能增效服务业务部、项目执行及服务事业部总监刘笑天,2007年进入施耐德电气中国。这位做了13年软件解决方案的专家,见证了公司转型的过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一个观点引人注意:“对于所有的知识,我们知道的只占1%,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占1%,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却有98%。施耐德电气能效解决方案,就是在那98%里探索。”

他的工作环境也有重要的意义,这个上百人组成的团队,就像公司里的特种部队,和所有的业务板块和部门密切合作。他们只做一件事:在电力能源、水处理、海事、石油天然气、冶金矿山、数据中心、医疗、酒店、办公楼、零售业、机场等大大小小领域里,为企业定制各具特性的节能方案、管理和施工改造。随着“98%”的领域一点一滴地展现它的秘密,这个名单也许还会加长。

如果给施耐德电气的这次进化一个简单描述,应该是:由“产品导向”向“行业、最终用户和服务导向”的转型。这是施耐德电气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

在177年的历史中,施耐德电气经历过太多的波折,在拿破仑时代,它因工业新时代的资源需求而生,伴随政治和经济大势屡次到达自己在不同时代的顶点,也因为相同的原因跌至谷底,几十年前还曾被破产重组。1980年代以前,它还是一家业务90%集中在欧洲的企业,国际化也不过是新近发生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这家企业几经生死却总是满血复活,背后的秘密倒也不复杂——“因应大势、不吝冒险”。《不一样的25年》中说:“无论是投资于蒸汽锤、托马斯炼钢法,还是大胆的剥离钢铁、造船业务,专注于新兴的电力行业,施耐德电气公司的历史就是一部依据未来、经营当下的教程。”

道理尽管简单,但要找到合理的注释却异常困难,推动战略转型“念头”的行动不是先觉者的浪漫想象,或者干脆是神启般的灵光一现,也并非一个的简单“历史形成”的判断所能解决。

它为什么能在危机到来之时甚至之前,做对的事,并将之变成“进化”的关键节点?这种行为方式又从何而来?

关注长远

思维的改变是行为变化的原始动力,对于长远利益的关注是施耐德电气行为模式的触发点。

1980年代,施耐德电气尝试着进入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生产的第一种产品是微型断路器。在“保险丝时代”里,中国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断路器长什么样子,要他们花掉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买这样一个由合资企业生产的高品质产品,也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耐德电气查看更多>断路器查看更多>能效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