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核电装备:强力推进国产化制造

2014-01-24 11:49来源:中国核工业报关键词:核电装备核电设备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年底,国家能源局相继召开以核电装备国产化与自主化研制为主题的一系列相关会议,再次把核电装备“独立自主的内功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国内涉核企业特别是设备制造企业悉数参加。核电装备的发展本就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近期的密集动作以及由此释放出的种种信号,对于核电装备而言,无疑是再度提速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自上而下的产业助推力量

在2013年11月份举行的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座谈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再次强调了“官方决心”:“能源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以能源重大装备科技专项、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建立能源装备国产化产业化服务例会制度,将为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支持。”显然,这样自上而下的利好消息,为核电装备产业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与机遇。

在当前中国核电产业稳步推进的形势下,核电相关生产商和制造厂不缺发展机遇是不争的事实,核电国产化装备跟上国内目前的核电建设步伐也已不是大难题,但如何更好地匹配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核电规模,不仅追求“量的生产”,也注重“质的保证”,从“做展品”变成“做产品”,从“单个制造”走向批量生产,由此对接核电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国内核电装备企业似乎仍需破解诸多现实瓶颈。

同时,值得关切的是,随着中国核电技术及产品逐步打开国际大门,“中国牌”的核电装备理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没有核电装备的“走出去”,中国核能工业“走出去”也将大打折扣。竞争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在群雄并起的国际战场上立足并“打下一片江山”,国内核电装备业是否做好准备?

在上述多重背景的影响下,近段时间,当记者对上海电气、东方 电气、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哈电集团等国内核电装备制造商进行相关采访后,心中的疑问逐渐有了答案。对于急需突破的核电装备业而言,现在的这份答卷,也许不是满分,但足以让人满意。

当然,谈国内核电装备业已能“纵横捭阖”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还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众多利好政策的扶持下,历经多年的成长,中国核电装备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值得欣喜的成就,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能力提升以及由此创造出的价值空间,有了更为明确的时间表与更加自信的底气,而曾经的一些产业顽疾也在各大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强身健体”中有望逐渐迎刃而解。

核电装备企业“成绩单”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当下的中国核电装备发展版图。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愿景目标的明晰,关于核电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化的好消息频频涌现。目前,我国核岛主设备制造布局已基本形成,其中包括黑龙江、上海和四川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建成河北秦皇岛、上海临港和广州南沙出海口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初步具备年产10套左右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能力。同时,在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中,三大骨干集团上海电气、东方 电气和哈电集团站在了核岛和常规岛设备制造的主要位置,一重、二重则在大型锻件制造领域占得先机……各有所长的几家“制造大鳄”共同构筑起了中国核电装备研制的大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装备查看更多>核电设备查看更多>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