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新能源装备中国造

2014-02-13 09:00来源:中电新闻网关键词:能源装备风电装机中国制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12年,我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2006年起,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连续七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曾在2011年达到60%;风机部件产量近90%出口海外市场……快速的发展在使我国成为了新能源产品的制造大国之后,如何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率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都是整个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2011年出台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也为我国风电、太阳能自主创新划定了方向:掌握6~10兆瓦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海基和陆基风电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模的产业化应用。

很显然,仅仅具备一些新能源设备的制造能力是不够的,跟上世界潮流,创造出属于中国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能源装备才是真正的占据了新兴能源发展的制高点。

2004年以后,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瞄准新能源高精尖方向的行动在全国快速展开。

上海电气风能公司,2006年9月成立。虽然起步较晚,但在2008年与国外短暂合作开发出国内第一台2兆瓦风机以后,依托上海电气强大的设计制造能力,就确定了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而且目标直接瞄准了当时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3.6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2008年我们决定开发3.6兆瓦大型海上风机时,国内最大投入运行的风电机组是1.5兆瓦;其他风机制造企业都在开发1.5~2兆瓦陆上机型,还没有任何一家整机制造厂开始启动该等级单机容量机组的开发。当时在国际市场上只有西门子的3.6兆瓦和GE的3.6兆瓦已投入试运行。

因此上海电气将目标定在3.6兆瓦大型海上风机,其主要目的就是对标西门子和GE。希望今后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上能与世界列强同台竞争。”上海电气风能公司总经理金孝龙说。

海上风电是风电行业最前沿的领域,同时也是设备企业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的。

据金孝龙介绍,当时国外同行对上海电气的这一行为是不理解的,认为上海电气仅靠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很难开发出质量可靠、运行稳定、性价比高,并具强大竞争力的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况且建设海上风电场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需同时拥有海上吊装和运输等技术。

但就是这样一块连当时国际风电巨头都不相信中国人能造出来的硬骨头,被上海电气啃下来了。

2010年7月,上海电气3.6兆瓦机组研制完成,并在陆上、海中各安装一台样机试运行。

据金孝龙介绍,3.6兆瓦陆上风机运行3年来,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可利用率超过98%。海上样机2011年安装在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基本上无故障运行,于2012年12月2日通过240小时运行试验,并得到用户的验收报告,机组平均可利用率超过99%。

“两台样机3年多运行情况表明,3.6兆瓦各项指标均达到/优于设计指标,机组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上海电气已掌握了大容量风电机组设计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海上风机独立研制的空白。”金孝龙说。

后起之秀的上海电气,敢于挑战3.6兆瓦的海上风机,老牌风机制造巨头金风、华锐又怎会甘于落后?2010年10月,华锐风电、湘电风能分别下线自主研发制造的5兆瓦海上风机;2011年10月,华锐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6兆瓦风机完成吊装;2013年初,金风科技自主研发的6兆瓦直驱永磁海上风机装配完成。

而在光伏领域的自主研发道路上,英利、保利协鑫、天合光能等企业自主生产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都突破了20%,引领着我国甚至世界光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2013年8月20日,晶龙集团旗下的晶澳太阳能公司研发的“博秀”P型单晶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0.5%,获得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独立认证,成为156P型单晶硅电池片的业界新标杆。

也是在今年,英利集团“熊猫”N型单晶硅高效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在去年最高达20%的基础上提高到了20.5%,且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具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简单的“小作坊”到今天具备强大自主研发能力的新兴能源装备全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已经从“中国制造”稳步走入了“中国创造”的新阶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装备查看更多>风电装机查看更多>中国制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