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市场正文

北极星电力网风电一周要闻回顾(2.24-2.28)

2014-02-28 14:0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风电项目风电设备风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已核准项目六成尚未开建 风电企业有望迎来订单潮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字,在已审核的逾1亿千瓦项目中,仍有近6成处于未开工或在建的状态。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国内风电并网装机达1亿千瓦”的目标,今明两年国内风电装机步伐将加快,项目招标的扩容将让众多风电企业迎来订单潮。

根据相关企业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底,国家前三批核准的9040万千瓦项目中约有60%的项目还没有招标或者开建,即5400万千瓦。假设去年下半年内开工1000万千瓦,然后加上此次的2760万千瓦,意味着到2013年底已核准但未开建的风电项目达到约7200万千瓦。这一数字将在“十二五”收尾的2014年和2015年集中放量开建。

记者粗略测算,如果按照目前国内风电项目平均3900元/千瓦的招标价水平来计,72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规模将意味着未来两年将由此催生出2800多亿元的设备需求空间。

      详情点击>>

能源局公布风电成绩单研究12条电力通道“送风”

一面是简政放权后的政策红利,一面是“弃风”“窝电”的老问题,中国风电在跃进式发展之后,开始注重发电量、利用小时数等经济技术指标。

2月2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13年风电产业监测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风电弃风限电状况有明显好转,发电小时数亦有明显提升。但在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中看,风电占比只有2.6%。

基于风电项目布局优化、配套电网投产规模增加、电力调度优化、就地消纳空间拓展等因素,“三北”地区风电弃风、限风情况明显好转。中东部和南部地区风电加快发展,补贴效率提高,风电设备制造业迎来快速复苏。

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平均弃风率11%,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2074小时,同比提高184小时。风电利用小时数经历2011、2012年两年低谷后,回升态势明显,达近年来最高值。

从弃风情况看,2013年全国弃风电量162.31亿千瓦时。其中,河北、蒙西、蒙东、吉林、甘肃五地弃风电量最多,甘肃省弃风率高达20.65%,居全国首位。显然,风电消纳问题仍集中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

详情点击>>

风电装机新增40%背后:上网电价下调及补贴难题随行

在过去的两年中,国家发改委均数次对风电上网电价进行评估,并召集相关风电企业召开座谈会,考虑下调风电上网电价的时机是否成熟。

发改委考虑下调风电上网电价的原因有二:一是风电行业技术进步、风电机组设备价格明显下降,目前风机每千瓦价格较之2009年已实现腰斩;二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较大,约有200亿之巨。

一家风电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一个5万千瓦的风场为例,如果该风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000小时,其年发电量则为1亿千瓦时。假定全国风电上网电价每度下调5分,那么该风场因电价政策变化而损失的收益为500万元。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按照风资源划分四类标杆电价,分别为0.51元/千瓦时、0.54元/千瓦时、0.58元/千瓦时和0.61元/千瓦时。

对于电价下调方案,华能、华电、中节能、河北建投、中国风电集团等主要的风力发电企业基本都持反对态度。

秦海岩对此亦持反对意见。在其看来,弃风限电、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下发的滞后、CDM收益的缩减,都让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相较2009年不可比拟。

与此同时,风电场的征地成本、施工及项目管理成本、融资利率均大幅上升。“据业内人士统计,以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为例,相比2009年年中的情况,如今风电每千瓦的单位成本增加0.068元。”秦海岩说。

详情点击>>

风电行业新机会:千亿风机运营维护市场刚起步

记者了解到,一般的风机质保期为3~5年,质保期内会由风机整机制造商来负责维修服务。目前,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风机超出质保期。风机的寿命一般是20年,后续的维修维护该怎么做,这便是市场所在。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我国风电场装机台数分别是5132台、10129台、12904台、11409台和7872台。对于风电开发商而言,质保期后的风电机组维修保养任务该怎么来做成为一个挑战。

国电电力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陆涛告诉记者,装机5万千瓦的风电场每年的运维服务费用大概是400万~500万元,风机运维服务将会是“一块前景很好的市场”。

详情点击>>

风电设备增长接近“极限” 风电企业“下游”谋增长点

虽然风电设备已经走出迷雾,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但其增长乏力也显现,接近“极限”。

一位证券分析人士表示,这个行业已经处在盈亏平衡线上,但并不会好转很多,因为下游是五大发电集团,设备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低,所以并不看好这个环节能有一个很高的收益率,国内设备企业增长的“天花板”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虽然短期来看,风电设备的量会有增长,价格也在缓慢回升,但是下游发电集团比设备企业要强势,同时设备市场也竞争激烈,因此不看好设备企业有特别高的盈利;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国内新增装机量总有一天是要失去增速的,并且会逐渐下降,就如同国际市场风电装机一样,长期并不看好。”上述人士认为。

实际上,不仅国内风电设备企业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会遇到“天花板”,国外发展成熟的风电设备企业早已经遇到了类似的“瓶颈”问题。

世界排名第一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风力技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速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其ROE更是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为负增长,分别为-6.4%和-59.4%。另一风电设备巨头歌美飒2012年的ROE则由前一年的4.1%直接降为-48.7%。

详情点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项目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