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印度电力大门敞开渴望中国投资

2014-03-14 09:09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关键词:电力电力建设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石怀玮根据自己在印度多年工作生活的经验,也作了说明:印度铁路网总体而言发展尚可,虽然在速度上与中国的高铁无法比拟,但运输压力并不大,通常可以满足百姓出行的需求,那种车顶上到处爬满旅客,列车经常出轨的现象并不时常发生,只是在朝圣期间才偶然一见,这种情形多发生在慢车上。

至于公路网,虽然总里程不短,但单条公路的里程却十分有限,断断续续的,城际之间缺乏公路连接,因此出行十分不便,也在客观上增加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印度人似乎有一种“基础设施饥渴症”,举例来说,美轮美奂的泰姬陵是所有访印游客的观光必选地,但连接首都德里和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市的公路路况却相当成问题,20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竟然要开5个多小时,游客为了一睹泰姬陵芳容,不得不面对往返颠簸十小时、身心俱疲的苦恼。另外,印度的公路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很差,也是导致处处交通拥堵的原因。印度急需改善这种状况,因而恰为中国资金提供了投资的机遇。

然而,在看到机遇的同时,风险也不可小觑。根据印度法律,但凡修建公路遇到大面积民房拆迁时,就得启动各种十分繁琐和漫长的民主程序,导致工程建设举步维艰。一旦遇到这种被动局面,也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慢慢疏通。

偏见中的期盼和疑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总体而言,印度由于其国内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滞后,已严重阻碍其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希望中国增加对其资金匮乏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但由于其传统观念的偏见作梗,因此往往对中国人存有提防。而中国投资商也十分看好对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前景,对铁路,特别是铁路电气化、高铁等尤其感兴趣,此外,还把污水处理和隧道建设列为自己可以向印方提供大量专业技能帮助的领域。但是由于担心投资回报率,中国的公司对打开钱包保持谨慎。这正是阻碍双方投资合作的心结所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