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委员建议优先启动环保大部制改革

2014-03-14 09:39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李军关键词:环境监测环保大部门制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姚爱兴也建议,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环保部门的职能权限 ,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

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体制改革的核心应是提高事权的匹配性,强调“以事确权”,而非“以权圈事”,打破行政管理中事权不对等的条块分割现象,实现权力配置的有机整合。

温香彩建议,加快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从条块分割到有机整合转变,实行大环保管理体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管理权集中到一个或两个部委,实现生态环保立法、行政、监管的有机统一与合理配置,达到权力间的有效制衡和流畅运作。

她还建议,将有关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整合在一起,行使统一的监管和保护。

怎样深挖体制机制建设潜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健全的体制机制,是推动环保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解决环境领域的一些根本矛盾,必须从完善制度上入手,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

温香彩指出,环境执法和监管方面,应努力做到“标准一把尺、执法一帮人、处罚一张纸”。

她建议,将分散的部门执法逐渐统一集中到一个部门,如环境监察部门,以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国家层面应强化几大区域性督查中心的执法和监察职能,改变目前“只督不察”的局面;省级层面应探索实行执法管理体制的垂直整合,以有效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姚爱兴表示,目前我国环保一级执法管理网络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不能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执法合力,相互扯皮现象不断出现,常常是管得着的不知道,知道的管不着,缺位现象、盲点状态还在较大范围存在。

他建议,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

——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健全区域环境督查派出机构,协调跨省域环境保护,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督机制;

——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所辖范围有关的环境问题;

——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强调,应在环保领域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努力解决环保领域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蔡威希望,正在修订中的《环境保护法》能发挥重典治污的作用,体现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部署,彻底扭转“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状,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高发易发态势。

姚爱兴建议,加强环保立法和现有法律的修订,为理顺环保体制和环境执法保驾护航。我国当前环保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执法难和立法不足并存。

根据姚爱兴的建议,有必要建立从空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水体保护、海洋环境等环保法律体系,赋予环保部门查封、冻结、扣押等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力,授予环保部门限期治理的决定权,改变现阶段环保部门“责任大、任务重、措施少、手段软”的现状。

姚爱兴还建议,完善环保机构设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环保机构建设,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

姚爱兴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但当前基层环保工作的最大困难就是机构薄弱、人少、事多,大多数地区的环保部门是上世纪90年代才从建设部门分离出来,人员编制多年未有变化。应根据职能调整,在编制和经费上予以保障。

同时,还有多位委员建议健全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完善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和举报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环保大部门制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