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2014-03-19 11:08来源:新浪关键词:灰霾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目前的落实情况看,改革任务正在层层分解细化,对于推动改革进程完全必要,但也存在隐忧。由于各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行动上的不统一,行动有余而统筹不足,甚至可能因重复工作和部门误导而事倍功半,影响改革的进程。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各个部门仍然依照传统的惯性思维开展工作,以巩固和强化部门地位为基本诉求,改革创新思维不足。

目前,无论是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和规划,还是推行生态文明试点上,各部门各行其道,未来产生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迄今为止,各个部门和地方已经或正在制定各种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但不同的指标体系缺乏可比性,既反映各方认知存在差异,也体现出各政府部门在制定各种复杂抽象指标体系的同时恰恰忘记了其制定指标的目的。就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来看,除原有的试点外,又分别增加了水、海洋、森林、城镇、先行示范区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试点,但是却未能很好地评价和总结过去的试点示范到底获取的经验和绩效等。

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与建设应该是加强顶层设计而非部门主导。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避免简单地将改革任务按条块领域分解到各职能部门,防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谋求部门利益和目标的“挡箭牌”,导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本意被扭曲。针对《决定》未能清晰给出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分类及职能归属的体制问题,应充分听取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防止部门利益主导,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大部制”改革进程。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建设方向

由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长期性,有必要科学把握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制定更加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现行的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加快推进相对成熟的制度,指出并充分调研和论证具有争议的制度,做到统筹协调、分层分类、有序推进。其建设方向是:

在指导原则上,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未来情景,在均衡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强调保护优先,利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来倒逼和引领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发展质量的提高,弥补透支环境红利造成的损失,实现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再平衡。

在法律制度方面,以《环境保护法》修订为契机,将《决定》中提出的成熟制度安排写入法律规定中,同时加快制定和修改其他重要单行法的进程。

在管理体制改革上,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开发与保护分离的原则,坚持大部制的改革方向,逐步形成以资源和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构建多层次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体系。

在关键制度和政策层面,要围绕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安排,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特别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力求在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市场,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鼓励特许环境服务和协议保护,加快资源环境税费改革,探索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市场,使资源能源、排放许可、生态服务等要素得到更高效率的配置和利用。

创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优先领域和对策

报告认为,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改革和创新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保证正确的改革导向,避免既得利益干扰,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战略部署,综合各方面力量,明确实施路线图和优先领域,保持目标、制度、政策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争取到2020年全面实现系统改革任务。报告提出了六大具体的优先领域。

(1)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优先推进节能、减排、治霾的协同效应。

结合中共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体制”专项小组的时机,开展跨部门和跨领域的总体设计,制定制度体系建设的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作为各部门执行分工任务的指导方针,以避免各自为政和造成财政资源浪费。建议尽快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选择优先领域健康有序地开展工作,分层次、有秩序、稳妥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同时自下而上低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鉴于当前公众普遍关心的大范围区域灰霾污染,其来源主要是化石能源的使用,应该建立协同控制的综合思维,并将之贯彻到各类规划、工程和项目设计中;建议“十三五”期间制定节能减排、防治灰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行动方案,以争取协同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单项政策的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灰霾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法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