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2014-03-19 11:08来源:新浪关键词:灰霾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将《决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制度安排深度融合到《环境保护法》修订方案中,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进程。

鉴于我国目前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状况,在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同时,建议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进程和修改力度,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法》要进行大幅度修改,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制定针对大气污染物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强化刚性约束和惩罚规定,使之成为中国版的《清洁空气法》。

(3)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编制煤炭总量、消除灰霾和碳减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根据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和发展目标及峰值时间表来制定实施路线图及配套的技术、资金和政策。包括构建以PM2.5浓度为核心指标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在以2030年为全国目标年份的基础上,分区域制定大气环境质量达标时间表和将SO2、NOx、VOCs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路线图,以及相应的环境税政策等。与此同时,应结合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形势,推动目标指标转型,从效率目标转向总量约束目标,从数量控制转向指标结构优化和环境质量目标的改善。

(4)优先试点建立区域和流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在目前情况下,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要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大部制都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在区域和流域层面存在着一定的管理空白。但是无论解决流域性水污染还是区域灰霾,都需要必要的管理体制安排。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和构建我国区域或流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有可能成为推进大部制的突破口。

首先,要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区域性环境管理机构的职权,包括区域规划、环境监管、项目评估等方面的职权范围和分工协作机制。第二,利用现有流域机构和区域督查机构,通过部门合作开展试点,作为区域性资源环境保护派出机构,统一负责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第三,根据区情,制定区域环境与发展综合规划,并结合国家层面在该区域布局的交通、能源和污染防治项目,明确各种大气污染物减排时间表和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并通过严格执法和制定各类配套政策,实施污染物精细化管理,促进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第四,鼓励区域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特别是通过更加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环境监督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鼓励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构建区域治理体系。

(5)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和创建新型资源产权和排污许可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

第一,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根据自然资源属性的多样化特征,要通过比较广泛的地方试验和试点示范,逐步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有关国有和集体所有资源的产权制度规定,分类建立多样化的所有权体系。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资产的调查、评价和核算制度,并完善国有和集体自然资源资产代理或者托管及其经营管理的制度体系。第二,在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第三,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然资源定价机制,加快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体系。第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环保事业的特许经营制度和特许保护制度,完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市场激励的作用。

(6)健全驱动绿色新兴产业的绿色创新制度。

建立健全绿色创新的宏观统筹机制,打破部门分割,整合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部门的绿色创新资源,消除不同政策之间的冲突,形成协同创新的格局。着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寻求涵盖生产工艺、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绿色创新一体化解决方案,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绿色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绿色技术标准,抢占全球绿色技术话语权。着力健全绿色标志制度,推动绿色标志立法,将环境标志和能效标识认证标准及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逐步建成全国统一的绿色标准标识制度体系,引导绿色消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灰霾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法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