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建立环境信用体系 让环境失信者寸步难行

2014-03-20 10:54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晓星 邢飞龙 张梦云关键词:环境信用环保总局环保部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环保黑名单何时能公开?

环境信用评价有时不能反映污染行为,黑名单不公开,社会力量无法有效监督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地方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的红黄蓝绿黑五色评价结果和环境违法信息构成了对企业的环境综合评价。在对企业贷款的审核过程中,征信系统中的这两部分信息已经成了省内商业银行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比如某公司向银行申贷300万元,但因为在征信系统中环评等级显示为“黄色”,贷款额度最终降为200万元。如果是黑色企业,甚至红色企业,银行有可能就不会放贷了。

其实企业环保“黑名单”制度借鉴了国外经验,实践证明,让企业公开污染信息的举措,能够推动企业的污染治理从被动转向主动,整体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2006年,“中国水污染地图”问世。用户可通过点击数字地图,检索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信息。水污染地图中列出了超过2500家污染企业,其中不乏大企业,也包括若干跨国公司。

2007年,马军和他的团队又绘制了一张“中国空气污染地图”。

在地图之外,马军和他的团队以及其他环境组织还在努力着,他们不断收集污染信息,更新空气污染地图,发布报告,进而和地方政府沟通,敦促企业公开信息,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而让马军诧异的是,他们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曾经有非常严重的污染行为,但是在其环境信用评价上却反映不出来。

同时,马军还有更多的疑问:企业环境信用不良是什么原因?后来环境信用评价变好了又是什么原因?是否有第三方审核确认的过程?

在马军看来,最严重的问题是环境保护部和人民银行发布的企业黑名单是不公开的。环保部的黑名单仅发给银行系统,这样社会的监督都无从做起。加之银行环境金融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员和社会中介力量。企业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信息对接和及时交换等方面存在障碍。

“大量重污染的企业现在还能大量得到银行的贷款,这些其实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多方努力才获取到的。”马军说。

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银行在执行绿色信贷等相关政策时还是更多地从银行的商业利益考虑,对一些界限不清、短期难以暴露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仍然给予信贷支持。截至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对某省钢铁行业贷款户由207户降到20户,贷款余额由100亿元降到68亿元。而另外一家商业银行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迅速占领了中国工商银行退出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此省钢铁贷款2001年~2006年间从150亿元增至62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省钢铁行业的发展,平均年增长达36%。

对此,杨姝影也认为,只有更多的将企业的环境信息真实地进行社会公开,积极推动第三方评级机构介入,这样评价结果才会更有针对性。

企业“黑名单”何时晒在阳光下?这是马军的一个最大愿望。在马军看来,目前最大的难度还在于信息公开,只有信息公开,才能让公众由被动变主动,更多地参与到污染治理中来。

“污染地图汇集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的记录,在外界被称为‘黑名单’,就是这样一个记录也使超过1200家企业对其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改。从这点可以看出,如果这个名单充分发布,实际上对于治理污染应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程序

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以环发〔2013〕150号印发《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整理。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信用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在上一年度,企业有《办法》中规定情形之一的,直接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信用查看更多>环保总局查看更多>环保部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