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评论:核电是能源产业不可缺少的版图

2014-03-21 16:06来源:英大网关键词:华龙一号核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党报《人民日报》称我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研发设计成功,舆论反映可谓是“有喜有忧”。支持一方,认为这将对我国能源产业是一大利好,可以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支撑;反对一方,举出德国近年来“去核”的例子,认为基于核电安全因素,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核电,我国也应该逐步实现“无核化”。

对于反对一方的理由,可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因为,无论从我国的能源发展情况,还是德国的能源转型现状,都使得“无核化”的目标成为想象中的“空中楼阁”。

首先,从我国的能源发展情况说起,从需求角度来看,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准煤,相比2012年增速为3.9%,高于世界同期2%左右的增速;普遍预计,未来几年,由于我国仍旧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带有重工业化的特性,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供给角度来看,截至2011年,我国矿物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约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4%,我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但是储采比仅为33,煤炭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低,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2013年,我国净进口原煤3.3亿吨,进口原油2.8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天然气进口量为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1.6%,随着世界油气资源供应集中度越来越高,能源供应安全成为地缘政治斗争的焦点,会对油气进口大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来看看从德国“去核”以来的影响,自德国2011年宣布逐步废弃核电厂,全力发展风力等再生能源,但计划实行至今仅18个月,废核付出的昂贵代价开始浮现。能源转型的费用须由全民埋单,德国消费者除了支付用电的费用外,还要另外缴付额外的“绿色电力分摊费”,导致家庭电费持续飚涨。2012年1月起,德国消费者缴付附加费,将从目前每千瓦时3.6欧分上调到5.3欧分,涨幅将近50%。德国消费者常年缴纳的电力附加费,是为了确保可再生能源生产商的投资能够取得高于市场的回报。也就是说,德国的“去核化”历程,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建立在过度依赖补贴,提高电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之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