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缅甸太平江水电站:硝烟中的守护(图)

2014-03-24 14:25来源:大唐集团关键词:水电站大唐集团水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面临断粮,一天只吃一顿饭。就在“电也发了,都并上中国电网了”的时候,局势突然恶化了,政府军和地方武装冲突日渐紧张,通往电站的道路全部中断,物资进不来,电站成为了“孤岛”,原来准备到7月底的粮食越来越捉襟见肘,大家开始面临断粮的威胁。到了8月2日时,蔬菜、肉类,包括调味品相继都吃光了,只剩下大米和干面条。有一次,大家甚至冒着危险到营地的食堂和宿舍里去寻找,然而一些“幸免于难”未被掠走的食材、零食大都因为天气炎热而发霉了。形势越来越糟糕,最后3天,连大米也没有了,油也没了,只剩下一点点的挂面、榨菜和盐巴,加起来还不够大家一天的饭量。作为先锋队员的司机兼后勤的贾金星师傅告诉我们:“到了8月11号,我们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了,那个饭呢,就是白水煮干面条,再放上点盐巴。剩下的面也快没了,就少下点,当时加上缅方人员差不多近20人吃饭,一顿只能下三小把挂面,平均下来到每个人的碗里,其实就是一碗水底下躺着一点点面条,吃时每人再分四、五根榨菜……”什么都没有的白水煮面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味道?而那一碗几乎一无所有的白水煮面,又如何能让一个个男子汉捱过整天的时间?!无法想像,然而,他们都撑过来了!

中缅边境洪崩河通道

严密规划,撤离有惊无险。8月2日傍晚在电站通往八莫路上发生的当地人被枪杀的恶性事故,将战争的残酷赤裸裸地推到了大家面前,必须尽快撤离!集团公司、海外公司、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国家外交部都在积极和缅方磋商,并就缅方政府军护送中方撤离达成一致。与此同时,面对途中太多不可控的形势,电站内大家对撤离行动进行了周密分析,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方案。黄涛回忆说:“我们做这个方案,是尽可能把会发生的危险都想到,然后想出如何应对。比如谁坐哪辆车,人员听谁指挥,都十分明确,我们当时还将人员分成了几个组;规定每个人都不能拿行李箱,全部背着包,防止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徒步走出去;当时网络还是通的,我们从网上下了地形图打印出来,发给每个组长,防止万一走散的话,能辨别走出去的方向和道路……”细致入微的行动部署,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和安全感。8月14日撤离的当天,下着雨,电站通往八莫的路泥泞不堪。而所谓缅方政府军的护送,并不是想像中那样开着车在前边带路,而是每隔一段距离,会有军人出来,说可以走,就继续前行,军人有的站在明处,有的则隐蔽在草丛里,会突然冒出来和大家挥挥手。联合公司安生部副主任孟宇说,那一路上真是步步惊心。“那天我们走了大约10多公里时,一辆车坏了,还好,还能勉强往前开。然后一路上又碰到4次塌方,我们就下车和缅军一起铲泥土、搬石头。”就这样走走停停,从电站到八莫50多公里的路,他们硬是走了4个多小时,庆幸的是,总算有惊无险。当中国驻缅大使馆了解到这次周密详尽的撤离行动时,不禁赞叹,没想到一个企业,居然能拥有像野战军一样的“作战思维”!

恢复生产,做国有资产忠诚卫士

“当时我们进来时,里面很乱啊,许多设备都生锈了,油也漏光了,也漏水。说实话,当时看着真心疼啊!要知道投了十几个亿,刚发了半年电就停产了!”站在如今整洁有序的厂房水轮机旁,黄涛对当初电站遭受损坏的那份疼惜之情依然溢于言表。

怎么能不心疼?集团公司将十几亿的资产交在你手里让你管理,这是何等厚重的信任,又是一份何等沉甸甸的责任!困难比天大,也要义无反顾地守护好!

难舍电站,再度探访。转眼间,电站停产已近两年了,恢复发电工作虽从未停止,却始终进展不大。一想到一砖一瓦亲手建立起来的电站“孤伶伶”地在异国承受战火时,大家内心如刀割。他们选择了“坚持”。2012年7月,在多方协调下,8名先锋队员再度穿越雷区和封锁线,向电站挺进。尽管事先已经做好了协调,但此次路途要经过军事冲突区,大家还是捏了一把汗。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前方队员从盈江向电站挺进的当天,联合公司驻缅甸办事处的3位同事提前行动,做好各种应急准备。联合公司副总经理王正林告诉我们:“我们3人分驻三地观察情况,1人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1人在首都内比都的缅甸电力部,我本人则进驻八莫军区司令部,一旦发生摩擦,我们好随时和各方面联系,争取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三人小组和先锋队挺进现场时刻保持联系,直至他们安全抵达电站。

此次进驻电站只允许待1周时间,非常紧迫。黄涛说:“我们到了电站是晚上8点钟,厂房里漆黑一片,大家没有做任何的休息,立刻打着手电筒,先把备用电源打开,把设备整个检查一遍,第二天就上大坝了。”大家连轴转,工作干完了,用餐,用完餐后碰头商量一下再接着工作。结果,他们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对电站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完成了4台机组的试转,摸清了设备底数,期间还对大坝、营地等设备设施受损情况进行了拍摄取证,为电站后期受损评估及保险索赔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电站进水口抢修

全力以赴,攻克难关。2013年以来,缅甸北部局势有所缓和。在集团公司和海外公司大力协调统筹下,联合公司于3月18日、27日,共派出27名技术人员分两批进入电站,开始恢复发电。可是,停产将近两年的电站犹如年久失修的机器,问题重重:库区泥沙严重淤积、水库无法蓄水、设备受损难以运转,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甚至大坝值班室都成为缅政府军据点所在。在重重困难面前,所有参战人员都没有打退堂鼓,大家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两年了,我们都憋着一股劲儿,都急着想发电,因为只有发电了,心里才感觉踏实!”

环境恶劣,忍受克服!快两年时间了,生活营地早已成为无人区。刚进电站时,大家全部住在厂房,没有床,晚上就睡在水泥地上,盖着潮湿的被褥;带进来的饮用水有限,就用沉淀后的江水做饭;无法洗澡,就用厂房尾水冲凉;由于仍处于对峙期,大家只能在厂房内行动,一旦离开厂房就必须向缅政府军汇报,在他们护送下才能在厂房外开展工作;周围经常会有眼镜蛇等各种动物出没……过于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得进场没几天,就有5人生病,而他们就依靠携带来的药品支撑着,相互鼓励。

技术欠缺,自力更生!要恢复发电,就必须重新走一遍原来的发电程序,而当时相关设备厂家人员以及原来负责运维的人员都不能进场,怎么办?既然别的资源靠不上,那就自力更生!“我们的线路保护是光纤保护,全被老鼠咬坏了,但外边人员进不来,我们就买了熔纤机自己熔。都没熔过怎么办?我们就在大坝上有信号的区域通过微信接收说明书,对着说明书做试验,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后终于熔通了。”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他们就是凭着这种不成功誓不罢休的精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柴油机电瓶被拆,就用汽车电瓶替代;大坝供电主开关二次接线被拆,就用机械方式直接将开关先合上;面对居住在配电楼内的缅政府军,他们耐心沟通协调,终获理解搬出,为大坝设备修复和正常运行提供了外部条件。他们日夜攻坚,先后修复了大坝柴油机、10千伏供电线路、通讯等损坏系统29个,消除站内设备缺陷122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站查看更多>大唐集团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